[发明专利]主风挡组合件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8430.6 | 申请日: | 201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娜;李强;徐丽娜;蒋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14 | 分类号: | B64C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吴大文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挡 组合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飞机的主风挡组合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风挡玻璃是飞机上重要的结构功能部件。作为机身的一部分,风挡玻璃要能承受各种飞行状态下的结构载荷和冲击;同时,风挡玻璃要为驾驶员提供清晰的视界和良好的光学性能,还要具备除冰除雾、泄静电、防雨水等诸多功能。结构与功能上的要求对材料来说往往是矛盾的,风挡玻璃技术就是要通过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来同时满足飞机的各种力学、光学、电学、环境等性能的特殊要求。
平面形状的风挡尽管有利于加厚玻璃厚度,能增强承受各种飞行状态下的结构载荷和冲击的性能,而且平面吻合度好,但此种风挡严重影响飞行员的视野范围。
在目前已经提出的风挡组合件结构中,公开号为US 2003/0062450A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风挡玻璃附件的单片式凸缘设计,风挡被单片式凸缘夹持在窗框结构的凹槽中。在单片式凸缘的外侧,再安装风挡压板。这种风挡的安装方式,结构复杂,风挡上承受的载荷传递到周边窗框结构的路线也不直接。
公开号为CN 10147314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插入在两个保持元件之间的飞机风挡玻璃进行固定的螺母,所述的保持元件通过至少一个由螺栓和所述螺母构成的连接部件而组装保持到一起;所述螺母由两部分构成。当螺母损坏时,尤其是当更换风挡玻璃时,能够方便地更换所述螺母。但该专利申请采用风挡玻璃也为平面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设计中所存在的上述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主风挡组合件包括风挡、压板、天窗骨架和连接件,其中风挡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压板和天窗骨架之间,风挡采用曲面结构形式。优选为单曲率曲面形状。主风挡例如单边的透明区域面积大约为0.5m2,从而相对于平面风挡有较好的视界、驾驶舱空间和气动特性,较好的抗鸟撞性能,驾驶员应急撤离通道更开敞。
风挡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压板和天窗骨架之间,采用三方压板、一方插入的压板式安装方式,可快速进行主风挡的装配和维修。由于压板式安装方式的风挡不参与结构受力,风挡的疲劳寿命大大提高。另外,主风挡采用压板式安装以方便外部拆装和维修,方便快捷。且压板式安装方式的主风挡不参与结构受力,相对于直接螺接连接的风挡的透明件,其疲劳寿命大大提高。
曲面风挡的压板式安装,使得风挡周边的结构-天窗骨架的设计更具有挑战性。主风挡透明件底部均有骨架进行较好地支撑,因此主风挡在承受鸟撞冲击载荷时,透明件能将载荷迅速传递到骨架上,从而提高透明件的抗鸟撞能力。
有利地,天窗骨架本身也需要考虑鸟撞因素,天窗骨架各横截面均具有较高的抗弯高度和较宽的内缘条,能较好地承受鸟撞时瞬间很大的弯矩。
有利地,天窗骨架与座舱盖顶部板、侧壁板、各相关框等结构的连接采用分散交汇,避免过多筋条集中汇交,以改善各零件受力情况。天窗骨架的上部建立由玻璃窗框上边缘抗扭弯梁加放射型骨架为主的主要结构形式,下部通过窗框下边缘梁多支点绞接支持在各密框上,形成以密框为主的多支点支承结构,向下、向后传递增压载荷。
有利地,天窗骨架区域布置了较多的加强垫板与周围蒙皮进行连接,能更好地传载,大大改善整个区域结构的受载情况。
有利地,天窗骨架零件本身的材料、内部的连接件以及与压板的连接件,均采用无磁性材料,因此,保证备用磁罗盘等设备的工作性能。
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大面积曲面主风挡的压板式安装得以实现。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的安装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沿E-E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沿F-F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沿G-G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根据本发明的主风挡组合件沿H-H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挡 2-压板 3-天窗骨架 4-连接件 5-加强垫板6-天窗骨架的上部 7-内缘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分离听筒的多用途智能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LED户外显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