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式插秧机强制推秧方法及栽植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8236.8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8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清;朱思洪;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式 插秧机 强制 方法 栽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插秧机,特别是一种能用于各种插秧机分插机构的强制推秧栽植臂。
背景技术
水稻插秧机栽植臂中的推秧装置是一种定时往复机构,它的作用是将插秧机秧箱上的毯状秧苗取下一小块并将其植入田中的装置。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出售的插秧机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栽植臂结构形式及其推秧装置传动原理一致,且步行插秧机用四杆式分插机构中的推秧装置传动原理也基本相同,栽植臂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轨迹,栽植臂内的推秧装置做相对于栽植臂的直线往复运动:由平面凸轮、拨叉、推秧杆和弹簧共同完成推秧动作,其结构形式简单,但由于推秧机构在实施插秧作业过程中,要以每分钟100~200次的频率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克服弹簧大于100N的推秧弹簧作用力,这样势必造成耗费能量高、机械磨损快、相对震动大、使用寿命短等弊病,尤其是不能适应不同的转速,特别是作业速度变化较大时,往往出现推秧结束时间提前或滞后,这是由于推秧的开始时间决定于凸轮的廓线,而推秧时间的长短则决定于弹簧的刚度。当插秧速度太慢时,推秧提前,反之推秧滞后,这就造成秧苗的直立度差,影响秧苗的返青。而一般情况不会更换弹簧,因此插秧机只能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作业,对速度的适应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式的强制推秧栽植臂,该机构能解决上述的问题,满足插秧机的插秧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气动式的插秧机强制推秧方法
采用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实现推秧杆规律性往复运动。
2.气动式的插秧机强制推秧栽植臂
本发明的栽植臂由栽植臂壳体1、至少一个安装孔2、气缸体3、秧针4、活塞5、推秧杆6组成,通过至少一个安装孔2将栽植臂安装在分插机构上,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所需轨迹;其特征在于:固联在栽植臂壳体1上的气缸3中的活塞5带着推秧杆6实现往复运动,在推秧杆6伸出时将秧针4上的秧苗推入土中;
所述的气缸动作受控,能实现精准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机构使用单活塞杆双作用气缸实现推秧杆往复直线运动完成插秧作业,结构简单,磨损小,受控的气缸可以在精确时间实现推秧动作,能保证秧苗的直立度,且能适应各插秧速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1、栽植臂壳体,2、安装孔,3、气缸体,4、秧针,5、活塞,6、推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栽植臂由栽植臂壳体1、至少一个安装孔2、气缸体3、秧针4、活塞5、推秧杆6组成,气缸体3固定联接于栽植臂壳体1上,栽植臂通过至少一个安装孔2安装在分插机构上,随分插机构实现插秧所需轨迹,推秧杆6在活塞5的带动下相对于秧针4可实现往复直线运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工作时,有杆缸进气,无杆缸排气,活塞5带着推秧杆缩回,栽植臂随分插机构一起实现取秧动作并将秧苗正确地送入田中,在控制系统的触发下无杆缸进气,有杆缸排气,活塞5带着推秧杆伸出将秧针4上夹着的秧苗推出植入田中。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凡对本发明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所获得的技术方案,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82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