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除磷的纳米级铁吸附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7901.1 | 申请日: | 2010-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4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潘纲;丁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08 | 分类号: | B01J20/08;C02F1/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纳米 吸附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高效吸附磷的纳米级铁吸附剂。该吸附剂通过采用可溶性淀粉改性四氧化三铁,生成一种粒径均一、单分散纳米四氧化三铁氧化剂。本吸附剂的粒径在纳米级别可控,具有较高的磷吸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磁性,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有效地固液分离。
背景技术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控制磷元素比控制氮元素更能有效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受磷污染的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溶解氧锐减,水质变臭,严重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磷也是配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的限制因子,它在给水处理中的去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磷在生物圈中是单向流动的,磷的大量消耗将使磷成为宝贵稀有资源。因此,去除水中的磷的同时将其回收利用,将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常规的生物除磷法及化学除磷法存在操作条件严格、产生二次污染以及不能回收磷资源等缺点,而吸附法由于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磷的回收而倍受人们关注。
铁氧化物具有表面电荷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对许多有机或无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四氧化三铁除了具有一般铁氧化物的特点,还具有磁性,通过外加磁场即可实现固液分离,很容易实现磷的回收以及吸附剂的再利用。因此,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一种有效的磷吸附剂。中国专利CN 101503217A公开了一种废水除磷羧基功能化纳米Fe3O4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是利用DTPA(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改性纳米Fe3O4制备而成的,该吸附剂虽然具有一定的去除磷的效果,但其制备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其改性剂DTPA具有一定的毒性以及生物风险,能否研制出一种高效除磷且制备简单、环境友好的吸附剂是本发明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高效除磷的纳米级铁吸附剂。本发明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易回收利用、除磷效果好等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效除磷的纳米级铁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室温下,在搅拌强度G=700-1000s-1下持续搅拌,将特定分散剂与二价无机铁离子溶液混合,使其质量比为1∶50-1∶1,缓缓加入0.1mol/LNaOH,使pH在1h内升至11以上,经氧化剂缓慢氧化生成的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吸附剂,其具有较高的磷吸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磁性,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有效地固液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特定分散剂为可溶性淀粉,其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二价无机铁离子溶液为氯化亚铁、硝酸亚铁或硫酸亚铁的溶液。氧化剂为空气或氧气。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级铁吸附剂,粒径均一,分散效果好,吸附剂的粒径在10-60nm范围内。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级铁吸附剂,具有较强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0-80emu/g,通过添加外加磁场即可实现固液分离,实现吸附剂快速有效的回收。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级铁吸附剂,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与普通氧化铁吸附剂相比,吸附能力提高40%-60%。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高效磷吸附剂的T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所制备高效磷吸附剂的磁滞回线图
图3为高效磷吸附剂与普通氧化铁除磷效果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给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高效磷吸附剂的制备
搅拌强度为1000s-1下,将100ml 0.1mol/L FeCl2·4H2O溶液缓缓倒入100ml1w/v%的淀粉溶液中。持续搅拌30min,使得Fe2+与淀粉充分络合。向溶液中缓慢滴加0.1mol/L NaOH溶液至ph>11,继续搅拌1h使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利用磁铁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将吸附剂反复冲洗至中性,去除多余电解质。烘干研磨后使用。粒径为10nm,饱和磁化强度为26.49emu/g。
实施例2高效磷吸附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7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