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在主闸端延伸的铠装工作面输送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67675.7 | 申请日: | 201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罗纳德·P·瓦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伊·姆·特拉华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张建涛 |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闸端 延伸 工作面 输送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链板式输送带的位置并用于检测和调整链式输送带的刮链的张力的机构。
背景技术
输送带、例如铠装工作面输送带为集成的长壁系统的部分,该长壁系统还包括截煤机和顶面支撑件。由于长壁系统一次从矿块中除去一条(棱)矿物质,因此,输送带上的负荷随着切割机沿着输送带移动而改变。输送带逐渐前进一棱,以便自身复位以用于下一次切割。
通过输送带每端的链轮所驱动的连续链条和链板组件沿着输送带的顶道拖拽待开采矿物质。更具体而言,带有连接链条的链板并间隔开的链条为普通链条。在递送端,矿物质被卸到邻近输送带上,而连续链条进入其延续到回程端的底道,其中,回程端卷筒或者链轮使得链条反向。
铠装工作面输送带通常以固定总长(链轮中心)运行,但它们更通常地装配有可延伸回程端框架。可延伸回程端框架的作用在于拉紧正常工作期间产生的松链。输送系统的诸多部件的负载和复位变化导致了链条张力的改变。为确保不产生松弛链条,往往自动控制可延伸回程端框架的移动,从而维持固定链条张力。
这样的反复动作造成组成整个输送系统的许多部件的复位。由于对这些系统而言,没有可用的直接操纵结构,因此,将设备与煤柱保持在一条线上是非常困难的。操作人员必须凭借他们的经验调整输送带与煤柱的相对位置来减小设备逐渐侧滑的趋势。这必然导致只能通过操作人员的校正动作才能让输送带转向而与煤柱成几度的角度正面滑行。这做起来非常缓慢,而且也难以度量。
在某些运行条件下,链条链板组件中两根链条的其中一根可能会在顶道上断裂。此时,余下的链条能与断裂的链条一同进入回程圈。底道中的更小张力可由单链承受,该单链延续至回程端,然后延伸到回程端链轮上方。如果在顶道上没有识别到断裂的链条,则后果是造成第二根链条发生故障,这在第二根链条接近递送区域时极易发生。随后会损坏相联设备。因此,必须用较长的停工时间来维修故障。断裂链条的目测鉴定是可能的,但由于链条被输送的矿物质覆盖而变得不太可能。另外,对于大多数的安装问题,安全要求禁止操作人员邻近输送带的回程端,这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检测的机会。
美国专利第5,131,528号的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链板式输送带。图1以简单形式示出了了解输送设备环境必需的各种输送带元件。输送设备或者组件由标号10总体示出,并包括由虚线局部示出的可弯曲输送带16的跨度分开的传动卷筒/链轮12和空转/导向卷筒/链轮14。如图所示,输送带16包括双传送链条18以及附接至双链条18的多个间隔开的链板20,在输送带组件的运行期间,链板20沿着下层输送溜槽21推动混合料,例如原煤。输送带组件10通常与矿井壁并排定位,其中,开采原料的接缝用以将原料输送至一端。然后将原料输送至辅助输送带以进一步处理。
卷筒/链轮12适当地联接至输送带驱动马达22。马达22的运行使得链轮与双链条18啮合,从而令输送带16前进。形成输送带组件10的“拼接框架”第一部分的一对侧壁24用于可转动地支撑卷筒/链轮12。侧壁24被示为与形成上述框架第二部分的第二对侧壁26伸缩啮合,并与侧壁24一同包括上述拼接框架。由标号48总体示出的伸缩接头允许框架部分可相对于彼此移动。
空转卷筒/链轮14适当地安装用于在侧壁26之间转动。从而,在邻近的侧壁24和26之间的接头48处的相对移动使得卷筒/链轮12和14之间的跨矩因此而改变。双传送链18可根据调节支撑卷筒/链轮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方向而具有增大或减小的张力。为实现此相对移动,组件10具有一对液压缸28和30形式的张紧装置,液压缸各自安装在邻近的侧壁26上并与其固定。其他实施例(未示出)中,可只使用单个液压缸。这些缸具有活塞32和34,每个活塞以任意已知和方便的方式可操作地联接至侧壁24。
活塞32和34的移动使得以侧壁24为代表的输送带16的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和侧壁26纵向移动,从而按要求令链条18松驰或者张紧。活塞32和34的移动控制受如图1中数字40总体所示的传统液压拉伸控制电路的影响。
如上所述,一定量地拉紧传送链18适当而有效地操作输送带组件10是必不可少。张力过小可能会导致传送链使得链轮齿往上缩,最终在恶劣条件下脱离。相反,过大的张力可能会导致输送带部件受到过大的应力,从而增大输送设备各个部件出现机械故障的风险。
Weigel等人的美国专利第7,117,989号中的图2示出了一种用于控制输送带的刮链上的张力的现有技术机构。图2示出了可张紧回程部位,标记为51,其形成链板式输送带的辅助驱动器,且可由驱动器(未示出)驱动的辐条链轮52位于该可张紧回程部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伊·姆·特拉华公司,未经乔伊·姆·特拉华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7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