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γ-氨基丁酸的分离纯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7007.4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饶志明;张术聪;夏海锋;刘婷婷;杨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07C229/08;C07C22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丁酸 分离 纯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氨基酸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氨基丁酸的分离纯化工艺。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脑、脊髓中重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降低血压、治疗癫痫、镇静安神、增强记忆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及医药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对GABA的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富含GABA食品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日本多家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发富含GABA的功能性食品。目前,我国应用的GABA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对GABA分离纯化的研究尚浅,提取工艺尚不成熟,得到的GABA纯度比较低,阻碍了GABA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对发酵液中GABA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提高GABA的纯度,有利于推动GABA的工业化生产,促进GABA的推广与应用。
微生物法生产γ-氨基丁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产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γ-氨基丁酸的生产,但由于氨基酸发酵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相体系,含有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以及未耗尽的培养基等,给下游分离提纯造成困难,目前氨基酸分离提纯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发酵液→预处理(加热、调pH、絮凝)→菌体分离(离心分离、过滤、压滤)→初步分离(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萃取、电渗析)→高度纯化(超滤、吸附、结晶、重结晶)→成品加工(干燥、分装)
用此工艺分离γ-氨基丁酸存在的问题是:对发酵液的分离纯化工艺步骤较多,GABA的损失较严重,如阳离子树脂的使用,因其对γ-氨基丁酸的吸附量太低,影响收率,工业化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的,能较大规模的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生物转化法减少转化液中的杂质,从而简化分离工艺,提高回收率,再对转化液进行简单的脱色,从而得到高纯度的γ-氨基丁酸。
本发明的工艺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转化法生产γ-氨基丁酸:首先进行菌体培养,通过离心或者板框过滤收集菌体,悬浮在醋酸缓冲液(pH 4.8),加入底物L-Glu,在30℃下进行转化反应。
(2)γ-氨基丁酸转化液预处理:将转化液通过离心或者过滤除去菌体,取上清液在70-80℃加热30min,先用滤纸过滤,再用0.45μm滤膜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待用。
(3)活性炭的处理:活性炭按照一般方法进行处理,粉炭→去离子水洗→热去离子水洗→过滤→干燥(120℃、8h)→冷却至室温,备用
(4)γ-氨基丁酸预处理液脱色:将步骤(2)得到的滤液调节至pH 5.0,按照2%的添加量加入活性炭粉末,在60℃下保温搅拌30min,双层滤纸过滤后,再用0.45μm滤膜进行抽滤,收集滤液待用。
(5)γ-氨基丁酸脱色液真空浓缩:将步骤(4)得到的滤液在55℃真空浓缩至稀稠状,保温待用。
(6)γ-氨基丁酸浓缩液结晶:将步骤(5)的浓缩液加入3倍体积的95%的乙醇,4℃下静止12h后,过滤收集晶体。
(7)γ-氨基丁酸晶体的洗涤:将步骤(6)收集的γ-氨基丁酸晶体按照3mL/g晶体的比例加入95%的乙醇,40℃搅拌1h,过滤收集晶体。
(8)γ-氨基丁酸晶体的干燥:将步骤(7)收集的γ-氨基丁酸晶体在80℃的烘箱中烘干,得到γ-氨基丁酸的成品。
采用上述工艺处理不同批次的γ-氨基丁酸的转化液,减少了转化液中的成分,简化了分离纯化工艺,提高了γ-氨基丁酸的回收率,γ-氨基丁酸的总回收率为85%左右,而得到γ-氨基丁酸的纯度为96%左右。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γ-氨基丁酸转化液的主要成分:γ-氨基丁酸132g/L,谷氨酸0.15g/L,乙酸钠12.3g/L,转化液体积2.5L。
活性炭的处理:粉末状活性炭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再用热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在120℃下干燥,冷却至室温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7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冲击设备
- 下一篇:热插拔方法、热插拔控制装置和热插拔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