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管、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7005.5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鷹田良树;岩本健一;工藤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5/50 | 分类号: | H01J5/5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照明 装置 显示装置 以及 电视接收 | ||
本案是申请日为2007年5月24日、申请号为200780023451.5、发明名称为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 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发挥功能的 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其形成这样的结构:在大致平板状的底座上安 装连接金属件,在该连接金属件上安装多根细长的放电管的端部,并 且同样地在连接金属件上安装电源基板。并且,从放电管的端部突出 的外引线经由连接金属件与电源基板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4592号公报
放电管形成外引线贯通玻璃管的端部的形态,但是连接金属件与 玻璃管非接触,仅嵌合在外引线上,所以在外引线上应力集中。该应 力集中成为所谓在玻璃管的外引线的贯通部分上产生微小的间隙,玻 璃管内的气体向外部以微量漏出的缓慢泄漏现象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其目的是避免在外引线的应力的集 中。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本发明的放电管的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管;外引线,该外引线从所述玻璃管的端部突出形成,用于接受 来自电源的电力供给;和管头,该管头具有主体和导电片。在此,所 述主体组装在所述玻璃管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接触部, 并且通过支承部件支承。另外,所述导电片从所述主体延伸并与所述 外引线连接。
根据这样的发明,放电管在管头的主体上被支承部件支承,所以 该放电管的重量不会成为对于外引线的负载。因此,能够避免外引线 的应力集中。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在所述导电片的延伸端缘 上形成有槽,所述外引线在嵌入所述槽的状态下与所述导电片连接的 结构。
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导电片的延伸端的槽嵌入外引线,所以能够 可靠地连接导电片和外引线。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所述导电片由与所述主体 相连的细长部和与所述细长部的延伸端相连的宽幅部构成,所述宽幅 部与所述外引线抵接的结构。
这种情况下,与外引线连接的宽幅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确保较大 的连接区域,所以能够使其可靠地实现抵接。另一方面,由于与外引 线不对应的细长部其宽度尺寸窄,容易弹性挠曲,所以能够降低对外 引线的接触压力。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保护 片,该保护片以位于所述导电片的基端部的两侧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 体上的结构。
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保护片,能够防止异物的干涉引起的导电 片的变形。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与所 述玻璃管的外周弹性地抵接的弹性保持片的结构。
这种情况下,由于弹性保持片与玻璃管的外周弹性地抵接,所以 即使玻璃管的外径的尺寸公差大,也能够防止相对于玻璃管的管头在 直径向上的晃动。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所述玻璃管形成为大致圆 筒形,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所述玻璃管大致同心的圆筒形,所述接触部 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形成的结构。
这种情况下,接触部沿圆筒形的主体的周向形成,所以安装在中 继连接器上时,能够不用考虑放电管的绕轴线的朝向。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所述玻璃管形成为大致圆 筒形,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所述玻璃管大致同心的圆筒形,所述接触部 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形成,并且在其周向上连续并以肋状突出的形态, 在所述主体上形成外径尺寸比所述接触部大的大直径部的结构。
当放电管置于操作台等上时,有可能以肋状突出的接触部的表面 因与操作台的接触而受损,而根据前述的结构,由于形成比接触部外 径大的大直径部,所以能够防止接触部受损。
在上述本发明的放电管中,能够形成为所述玻璃管形成为大致圆 筒形,所述主体形成为与所述玻璃管大致同心的圆筒形,在所述主体 上能够与所述玻璃管的外周抵接的弹性保持片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 有多个,在所述玻璃管的外周和所述主体的内周之间确保大致遍及整 周存在间隙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7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坐标航向点访问和记录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重放装置和重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