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528.8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乐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刑台市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畜禽粪便、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动物皮毛下脚料或其他含蛋白成分的食品、药品下脚料做为原材料的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使用化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在我国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中,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化肥施入土壤后,除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外,还有相当部分通过渗漏、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在能源和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而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如撒罗满固氮、解磷释钾类生物肥料,不仅可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如前述施用撒罗满生物肥料可减少10~35%的化肥),而且在有益活性菌的作用下,其所固定的氮素直接贮存在植物根系,同时将土壤中存在的磷、钾激活,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有效磷、有效钾。相对而言,把对环境污染的机会降到最低。
目前公知生物有机肥料中一般采用顺向型一次干燥的制备方法,既在造粒工序后的物料直接进入干燥筒,这样容易破坏有机肥料原料中蛋白资源,从而大量减少有效养分,损伤生物有机肥料的有益活性菌;另外传统加菌一般添加是固 氮菌、光合细菌、秸秆腐熟剂、作物生长调节剂等,这样对使用技术和使用环境都有较高要求,不利于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普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有效的解决在干燥环节中高温造成生物有机肥料有效养分的损失,同时通过添加功能性有益活性菌,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该制备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便于推广普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把畜禽粪便、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动物皮毛下脚料或其他含蛋白成分的食品、药品下脚料做为原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多重发酵、脱水、堆制腐熟,经无害化指标检测合格后,通过计量,按所需配比进行粉碎、筛分、造粒、烘干,烘干过程为自行设计的逆向型两次干燥,过程中通过震动流化床设备快速冷却到正常温度,筛分、低温包膜加菌、经检验、包装计量,然后成品入库。
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两次干燥,该干燥为逆向型干燥法。
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包膜加菌,有效菌为胶冻样(胶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或巨大芽孢杆菌以及部分氨基酸、肉蛋白和阿维菌素。
本发明的益处及效果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残解毒,提高农作物品质, 改良土壤,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提高作物产量。使用方便,安全性好,且对土壤、环境无副作用,属生态环保型肥料,易于在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及商品粮种植基地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的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把畜禽粪便、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动物皮毛下脚料或其他含蛋白成分的食品、药品下脚料进行原材料预处理,然后进行脱水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加入发酵菌,加快发酵;通过堆制、腐熟。按原料的不同,分高温堆肥和普通堆肥,高温堆肥是将纤维含量较高的原料进行好氧堆制发酵,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堆内温度高(50~60℃),因而腐熟彻底,有机碳含量高。高温发酵过程中能杀死原料中的病原体、虫卵和杂草种子。普通堆肥一般掺入较多泥土,发酵温度低,腐熟过程慢,堆制时间长。堆制中使养分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碳氮比值降低,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矿质营养成分增多,并形成腐殖质。堆肥腐熟良好的条件:一,水分。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发酵的首要条件。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为宜。二,通气。保持堆中有适当的空气,有利好氧有益生物菌的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物分解。高温堆肥时更应注意堆积松紧适度,以利通气。三,保持中性或微碱性环境。可适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调节酸度,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活动。四,碳氮比。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1。而豆科绿肥碳氮比为15~25∶1、杂草为25~45∶1、禾本科作物茎秆为60~100∶1。因此根据堆肥原料的种类,加入适量的含氮物料,以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乐,未经王振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