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SB型线结构及其型线成缆对绞集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301.3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雷全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泰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2 | 分类号: | H01B11/02;H01B11/06;H01B1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4 | 代理人: | 杨树民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结构 及其 型线成缆 集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成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线缆结构和成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USB型线结构及其型线成缆对绞集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数码设备传输数据与信号多采用USB型线,USB线缆基本结构为四条线,如图1所示,其中一对双绞线是标记为D+/D-的差分信号线,称为1P,用于信号传输,各自使用半双工差分信号并协同工作,另外两根线负责传输动力,标记为VCC/GND,称为2C。这种USB线材在传统制作工艺中均为1P信号线先单独对绞,然后再与2C动力线集合在一起并加上屏蔽层,最后成缆。
在现有传统方式的成缆工艺中是将两根对绞好的白绿1P线与两根黑红2C线材,分别穿过过线板,然后通过成缆用眼模后,再经过包带成缆.
由于USB线缆采用1P信号线先单独对绞,对绞后再与2C动力线集合在一起并加上屏蔽最后成缆的工艺。因此USB型线中的1P信号线在搬运过程中以及与其它元器件连接与结合时,由于与2C动力线集合时也相互缠绕,因此对线材本身结构(如:线径、绞距)容易造成损坏,从而造成USB型线在使用过程中信号线性能传输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B型线结构,按照型线结构要求,把现有的先将1P信号线单独对绞,然后再与2C动力线集合在一起的成缆工艺,改为采用对绞集合一次完成然后再加上屏蔽最后成缆的工艺。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USB型线型线成缆对绞集合装置,用该装置成缆的USB型线,保证了形线结构要求,既可以让一次对绞集合成缆的中的1P信号线受到保护,减少了在搬运过程以及与其它元器件连接与结合时对线材结构的破坏,又可以保证线材结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数据要求和信号线性能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USB型线容易对线材本身结构造成损坏,从而导致USB型线信号线性能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USB型线结构由1P信号线、2C动力线、编织屏蔽层、绝缘层、外被及地线构成,所述的两根对绞1P信号线位于USB型线中心,两根2C动力线对称的位于对绞1P信号两边,在它们外部依次由编织屏蔽层和绝缘外被包覆,所述的地线在编织屏蔽层内,所述的1P信号线和2C动力线上还有线体绝缘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该USB型线的成缆对绞集合装置,其是在两根1P信号线和两根2C动力线由放线架进入成缆机过线板之间,距离过线板一段距离处,设置安装一个眼模固定架,并按略大于1P信号线芯线对绞后的通过线径,在眼模固定架上设置安装一个用于对绞的成缆眼模。
本发明所述的USB型线,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USB型线对绞集合成缆的工艺过程为,将各自押出机押出成型的两根1P信号线和两根2C动力线经放线架的孔中分别穿出,并将两根1P信号线经由眼模固定架设置的成缆眼模穿入进行对绞,然后将对绞的1P信号线由成缆机过线板的中间位置孔穿进,将两根2C动力线由过线板上下对称的两孔穿进,一起进行线材型线集合;对绞集合后再进行编织屏蔽和成品押出成缆工序。
所述成缆眼模通过线径大于1P信号线芯线对绞后线径的0.3~0.8毫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USB型线线材结构设置合理,有利于信号线传输的稳定性,1P信号线和2C动力线的对称布置,使线材本身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采用成缆对绞集合装置一次完成对绞集合工艺,精减了线材制作的工序,相对也减少了对线材结构的破坏,成缆的线材结构性能数据指标完全符合设计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现有传统的USB型线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USB型线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USB型线缆成缆对绞集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1P信号线,2.2C动力线,3.编织屏蔽层,4.绝缘层,5.外被,6.地线,7.过线板,8.眼模固定架,9.成缆眼模,10.放线架,11.线缆卷,12.USB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USB型线结构,如图2所示,该USB型线由1P信号线1、2C动力线2、编织屏蔽层3、绝缘层4、外被5及地线6构成,所述的两根对绞1P信号线1位于USB型线中心,两根2C动力线2对称的位于对绞1P信号1两边,在它们外部依次由编织屏蔽层3和绝缘外被5包覆,所述的地线6在编织屏蔽层3内,所述的1P信号线1和2C动力线2上还有线体绝缘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泰光电(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万泰光电(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