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5331.2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8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符兵;仲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发送 国际 短消息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短消息发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不支持国际通用接入码网络下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发送国际短信的频率越来越高。发送国际短信的号码规则:国际接入码-国家代码-地区代码-用户号码,国际接入码是用户在国际漫游状态下拨打漫游地以外电话或发送短消息时须加拨的国际长途字冠。通常情况下,地区代码一般包含在手机号码中。例如,电信用户漫游到美国给中国大陆用户发送短消息,发送号码为01186189XXXXXXXX,其中011是美国CDMA网络运营商国际接入码,86是中国国家代码,189XXXXXXXX是接受方用户号码。
在支持国际通用接入码的网络(如GSM网络)下,规定有统一的国际接入代码。如GSM的技术标准中规定“+”是通用的国际接入代码,即无论漫游到任何国家,都可以用“+”代替GSM国际接入码。而在不支持国际通用接入码的网络(如CDMA网络)下,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的国际接入码都有可能不同。CDMA网络下移动终端在发送国际短信时必须知道所在网络运营商的国际接入码,并不像GSM网络那样可以直接使用“+”代替。这样经常出差的人士使用CDMA手机发送国际短信时就必须查询所在国运营商的国际接入码,给发送短信带来很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在不支持国际通用接入码的网络下如何将国际短消息自动发送出去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预先建立CDMA运营商代码与国际接入码的对应列表并存储移动终端检测用户是否正在发送国际短消息;
若是,则根据所述列表查询该移动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运营商代码对应的国际接入码;
通过获得的国际接入码将该国际短消息发送出去。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是否正在发送国际短息消息的步骤,具体为:移动终端通过判断用户编辑的短消息号码中是否含有国际通配符“+”来判断用户是否正在发送国际短消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获得的国际接入码将该国际短消息发送出去的步骤,具体为:将国际短消息号码中的国际通配符“+”自动替换为查询获得的国际接入码并发送出去。
上述方案中,所述查询移动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运营商代码的步骤,具体为:移动终端通过当前注册网络的空口信息获得当前网络的运营商信息进而获取运营商代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存储模块,其中存储有CDMA运营商代码与国际接入码的对应列表;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正在发送国际短消息;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列表查询该移动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运营商代码对应的国际接入码;
短消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获得的国际接入码将该国际短消息发送出去。
上述方案中,所述查询模块还进一步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注册网络的空口信息。
这样本发明通过在移动终端建立运营商代码与其国际接入码的对应列表关系,在发送国际短消息时查询该对应关系以获得所对应的国际通用接入码从而将国际短消息自动发送出去。所以,在不支持国际通用接入码的网络下,不论短消息的内容和形式如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便能将所有符合本发明所述国际短消息发送规则的国际短信息发送出去,而不必事先获知运营商的国际接入码,给用户发送国际短消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发送国际短消息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移动终端预先建立CDMA运营商代码与国际接入码的对应列表并存储于终端之中,这一步骤通过移动终端初始化过程来完成,对应列表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5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