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仪表用变压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65237.7 | 申请日: | 201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直人;中崎一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F38/38 | 分类号: | H01F38/38;H02B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侯颖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仪表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与高压电路连接、断开的仪表用变压器。
背景技术
仪表用变压器将一次侧的高压线圈与高压电路相连接,进行变压,通过二次侧的低压线圈,来测定施加到上述高压电路的电量。在进行向气体绝缘开关装置通直流电或交流电的试验时,为了防范由过电压或过电流引起的故障于未然,需要使仪表用变压器从高压电路断开。有一种具有操作单元的仪表用变压器,上述操作单元通过对旋转手柄进行转动,来操作可与高压电路进行断开或连接的可动触点的定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73855号公报(段落0035、图2、图4)。
发明内容
在已有的实施与高压电路连接、断开的仪表用变压器中,存在以下问题:即,为了决定相对于固定电极的可动触点的断开位置或连接位置,而通过使与旋转手柄连动的转子片移动到与固定在预定位置的限位器片相接触来实现,因此,无法抑制与上述限位器片接触后的旋转手柄或转子片的反向运动等,无法保障能够可靠地维持操作结束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获取一种仪表用变压器,上述仪表用变压器在结束了断开或连接高压电路和仪表用变压器的线圈后,可以可靠地维持该断开或维持连接。
本发明的仪表用变压器包括: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上述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将与低压线圈进行了电磁耦合的高压线圈从高压电路断开;操作单元,上述操作单元通过杆操作来使该可动触点自由进退;以及固定限位器,上述固定限位器限制该操作单元的杆的转动范围,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进退的锁销,上述锁销可与上述固定限位器夹紧固定上述杆。
对于采用上述结构的仪表用变压器,可以可靠地维持在结束了与高压电路的断开或连接后的连接状态、断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仪表用变压器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仪表用变压器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操作单元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将手柄安装到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操作单元时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杆周边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操作单元进行了操作后的俯视剖视图。
标号说明
8 固定触点
13 可动触点
15 操作单元
17 杆
17c 连接部
17d 连接孔
18 固定限位器
19 锁销
21 引线
22 引导件
23 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仪表用变压器的主视剖视图。此外,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在图1中,作为封闭容器的箱体1由接地金属形成,在内部容纳有变压要素2。变压要素2包括固定于箱体1的顶板3上的框架状的铁心4、卷绕于该铁心4的扼铁部分4a的低压线圈5、以及在其外侧与低压线圈5呈同轴状卷绕的高压线圈6,在箱体1内封入SF6气体等绝缘气体。向高压线圈6设置可缓解高压侧和接地侧的电场的高压屏蔽体7,在其下方突出有成为高压侧端部的固定触点8。
箱体1在下端具有开口部9,安装有进行气密性闭塞的绝缘隔离物10。具有箱体1外部的外端部11a和导入箱体1内的内端部11b的贯通导体11气密性地贯通上述绝缘隔离物10。贯穿导体11与未图示的高压电路相连接。向箱体1内突出的内端部11b的前端与各柔性高压导体12相连接。这些高压导体12的端部与一对可上下移动的可动触点13相连接,各可动触点13分别与成为变压要素2的高压侧端部的固定触点8相对配置。可动触点13通过上下移动而与固定触点8进行连接、断开。下文,详细说明可动触点13的可动单元。
为了使可动触点13移动,操作杆14设置为贯通箱体1的上表面,且其一端与设置于箱体1外侧的操作单元15相连接。操作单元15使操作杆14进行上下移动。操作杆14的另一端与绝缘杆16呈T字状连接。绝缘杆16的各前端分别固定有上述可动触点13。伴随着操作杆14的上下移动,各可动触点13进行上下移动,对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8进行连接、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5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