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层型复合吸油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64761.2 申请日: 2010-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1845756A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肖长发;赵健;徐乃库;封严;安树林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D06M17/04 分类号: D06M17/04;C08F265/06;C08F2/20;C09K3/32;B01J20/26;B01J20/30
代理公司: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代理人: 李济群
地址: 300160***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夹层 复合 材料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油材料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后交联的夹层型复合吸油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工业废弃液体及海上油船、油罐的泄漏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对水体生物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高吸油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收倍率高、油水选择性好、易于运输和贮藏、压力下保油性能好等优点。1966年,美国Dow Chemical公司首次以烷基乙烯为单体,经二乙烯基苯交联,开发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参见JP4527081,1970);1989年,日本村上公司用三乙丙苯基过氧化物交联,制得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体,是一种极性高吸油性树脂(参见俊滕隆清,机能材料,1990,10(11):43~49);1990年,日本触媒化学工业公司以丙烯酸类为单体,制得侧链上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低交联聚合物,是一种中等极性的高吸油树脂(参见机能材料市场数据,机能材料,1991,11(7):41~47);1999年,韩国的SEUNG-HYUN KIM等试制出紫外交联的高吸油树脂PSCMAs,制得一种可吸附甲苯的涂覆材料(参见SEUNG-HYUN KIM,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J],1999,73:2349-2357);2005年,埃及的Ayman M.Atta与德国研究者合作,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成功制得了粒状高吸油树脂(参见Ayman M.Atta,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J],2005,97:80-91)。国内研究人员也对吸油材料相继展开了研究,如聚降冰片烯树脂(参见宋波,聚降冰片烯的制备与应用,辽宁化工,1986,6:28~32)和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参见石岳等,吸油材料的研制,交通环保,1981,1:16~19);大多数研究人员是采用甲基丙烯酸系列物质(参见路建美等,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4:48~51)为原料,以过氧化苯甲酰(BPO)(参见刘德荣等,丙烯酸系自膨润型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化工新型材料,1997,4:37~39)、过硫酸盐(参见曹爱丽等,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38~40)等为引发剂,以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参见路建美,朱秀林,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2:41~45)、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参见朱秀林等,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19~23)、双烯交联剂(参见蒋必彪等,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2:37~39)、二乙烯基苯(吴波等,基于废轮胎胶粉的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轮胎工业,2008,28(4):198~201)等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参见路建美等,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石油化工,1995,3:176~179)、乳液聚合(参见曹爱丽等,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38~40)、微波辐射(参见路建美等,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学世界,1999,2:86~89)等多种方法制得吸油倍率在10~30倍不等的高吸油树脂。2002年,浙江大学在单一化学交联高吸油树脂中引入物理交联剂(参见徐萍英等,吸油树脂中的物理交联,功能材料,2002,33(6):601~608),制成含物理交联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并就高吸油树脂中的物理交联结构进行了讨论。

目前使用的高吸油材料多为粒状树脂,主要由化学交联方式制得。由于分子链受到化学交联的束缚,吸油后的树脂保油性好,是一种单向型或缓释型吸油树脂.但其不易进一步加工,吸油后的树脂放油处理困难.会造成一种新的污染。如果用物理交联部分代替化学交联,这个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由于粒状树脂形状的局限性和回收的困难,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封严等以不同碳原子数的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潜交联剂合成了成纤聚合物,首次成功研制出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吸油纤维,并获得了专利(ZL200410019338.8)。此后,肖长发、徐乃库等以甲基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制得具有物理交联结构的成纤聚合物,并采用冻胶纺丝法制得了吸油纤维。该技术也申请了专利(CN101220528)。该吸油纤维具有吸油面积大、易回收等特点,但存在纺丝工艺较为复杂,纤维力学性能及纺织加工性能也较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4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