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转换装置与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63611.X | 申请日: | 201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玉良 |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G7/08;H02K7/02;H02K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转换 装置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利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源转换装置,对具有振 动特性的物体或过程中的能量进行转换为机械能后加以利用。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尤其是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的利用与 开发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也是技术难点。其中,风能和太阳能都得以一定程 度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也被人们日常生活广泛接受。对于海洋能源,尤其 是波浪和潮汐的利用和开发方面显得相对较为滞后。
因地球等天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下,使海水形成波 浪,把这些波动的水体中蕴含的大量能量转换为电能、机械能和势能等可用 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
发明专利CN87106130公开了一种振动能转换装置,在减振弹簧交通车 辆上增设有联接于车架或车管轴的碗形节杆和球形节杆,利用车架相对于车 管轴的振动能转换为交通车辆动力的电能、液体压力能、气体压力能,以此 代替现交通车辆用燃料或电力为动力的能量装置。本装置是通过弹簧的弹性 势能经碗形节杆和球形节杆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发明专利CN200810031082.0公开了一种绿色发动机,包括绿色能源生成 系统和发动机系统,该绿色能源生成系统通过管道与发动机系统相连接,该 绿色能源生成系统包括惯性块、谐振弹簧、油泵或空压机。本发明的发动机 以机械运动时产生的振动能量,驱动油泵转换成液压能源或驱动空压机转换 成气压能源,实现驱动发动机的目的,但是没有解决波动物体中的能量转换 问题。
发明专利CN01137205.2公开了一种机械式波浪发电装置,将海水波浪能 转变成电能的机械式波浪发电装置,在浮筒内按序安装有通道、单向传动装 置和发电机,有不少于四个的通道,每个通道的底部有连杆槽孔,并在连杆 槽孔上安装有连杆,在连杆两侧的通道上放置有滚动体,每个单向传动装置 包括连杆、棘爪、弹簧、棘轮和支架,通过轴承安装在低速轴上。在波浪的 振动下,使浮筒内的滚动体滚动,滚动体驱动;连杆实现能量转换。
实用新型专利CN02203431.5公开了一种利用海浪能量转换为电能海浪 发电转换装置,包括箱体、能量输入机构、储能转换机构和能量输出机构。 其中,能量输入机构由浮筒、摇臂、内啮合棘轮机构、摇臂轴和输入齿轮组 成;储能转换机构由储能齿轮、主轴、平面窝卷弹簧、棘轮机构和壳体组成; 能量输出机构由圆柱销盘、太阳轮、行星轮和偏心轴组成。通过输入齿轮与 储能齿轮的啮合将能量从能量输入机构传入储能转换机构,通过主轴与圆柱 销盘的配合将能量从储能转换机构传入能量输出机构。该装置需要使用多个 相互连接的部件,部件之间需要紧密配合,不适于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
发明专利CN 200610128746.6公开了一种曲面绳轮波浪能转换与发电系 统,利用能跟随波浪弯曲起伏的易弯面,来接受波浪的推动,通过一端系在 其上而另一端缠绕在转轮上的绳拉动转轮,实现将获得的无规律的波浪推力, 转换成旋转动力(波浪推力消失阶段,依靠弹簧或外加动力,带动转轮反转, 将绳收回),然后再通过棘轮实现动力单向输出,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能量汇集, 通过发电机组实现发电,最后通过交配电系统实现将不规则的电流转换成可 使用的电流,输出电力。该项技术方案有效的利用了潮汐能,但是在抗腐蚀 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且无法在船载和车载中广泛应用。
目前,已知的海洋能源开发设施,系统复杂、造价高、效力低、气候适 应性差、耐腐性差、难以大规模商业化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将振动源振动中的能量转换为 机械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配合以传动部件后能用 于航行中船舶的、颠簸行驶的车辆的发动机或发电机。
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包括装置架、重物、载物架、组合弹簧、链条、棘轮、 传动轴、飞轮、限位闩和回位弹簧。传动轴设置于装置架上,飞轮置于传动轴 两端,一个以上的棘轮平行置于传动轴上,每个棘轮上有一根链条,链条的一 端固定于限位闩,另一端连接于组合弹簧的一端;装置架的内侧壁同一水平面 上设置有与限位闩相配合的棘爪对;回位弹簧一端固定于限位闩,另一端固定 于载物架上;组合弹簧的另一端与载物架相连,载物架上设置有弹簧钢板,重 物固定于弹簧钢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玉良,未经徐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