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田间评价水稻抗稻飞虱特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2757.2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星;吕仲贤;陈桂华;郑许松;盛仙俏;姚小明;张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间 评价 水稻 抗稻飞虱 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提供了一种田间鉴定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等害虫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稻飞虱直接刺吸稻株的韧皮部汁液,造成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瘪粒增加。危害严重时,造成稻株枯死,呈“虱烧”状。除直接为害以外,还能传播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引起严重危害。三种飞虱交替或同时暴发成灾,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褐飞虱的防治主要依赖于高效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而长期连续使用化学杀虫剂又引起了再增猖獗和抗药性等生态问题,同时增加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影响稻米品质。
利用抗虫品种已被证明为一种防治褐飞虱最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措施。几十年来国内学者沿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创立的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即SSST法)或经我国学者改进的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即MSSST法),即在水稻苗期对稻飞虱的抗性进行评价,以苗期的抗性水平作为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指标指导生产。但许多事实已表明,水稻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稻飞虱的抗性水平并不一定一致,甚至有时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有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苗期表现不好,但成株期的抗性可能增强,相反地在苗期抗性较好的品种,到了成株期抗性可能表现一般。而且这些评价均在温室或水泥槽内进行,评价环境与大田有较大差距,往往导致其鉴定出的抗性水平与田间实际抗性表现有一定的偏差。然而,在自然情况下,完全的田间抗性鉴定还容易受到稻飞虱侵入种群数量和非靶标害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年度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重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水稻苗期稻飞虱数量很少,通常在成株期才真正遭受稻飞虱的严重危害,因此只有对成株期水稻进行田间抗稻飞虱特性的评价才能做到真正指导生产。鉴于此,为了对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进行田间标准化鉴定和评价,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抗性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大棚,让大棚的宽为6~10米,顶高为2-3米,沿着大棚纵轴把大棚平均分为两块,并对大棚用60-100目的尼龙网纱完全覆盖;
2.在大棚内种植待水稻品种,水稻品种包括待测试水稻品种,抗虫对照品种;以及感虫对照品种;其中让待测试水稻品种和抗虫对照品种的周围种植感虫对照品种;
3.氮肥使用量为200-250kg/ha,以利于水稻嫩绿,增加稻飞虱增殖;
4.在所有品种的分蘖初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杀灭网内所有害虫和天敌;
5.在步骤4后的10天后,在待测试水稻品种周围种植的感虫品种上接入稻飞虱成虫5-10对/丛,任其自然繁殖、随机迁移到鉴定品种上;
6.在步骤5后,当试验区里感虫对照品种全部死亡时评价各品种抗性;当待测水稻品种的死亡率小于10%的为高抗,11-30%的为抗虫,31-50%的为中抗,51-70%的为中感,大于70%的为感虫。
在上述的方法中: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步骤1中,再在大棚外覆盖一层60-100目的尼龙网纱,以防止稻飞虱或其它昆虫进入网内。这样让大棚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又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更有利于减少外界非目标害虫的危害,同时可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这样获得抗性品种符合实际,而且鉴定效率高。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步骤2中,每个品种的小区面积为5~15m2,每个品种各种10-15行,在每个品种四周种植2行感虫对照品种,以利于诱发稻飞虱,行间距为20×20cm。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步骤2中,抗虫对照品种为IR26和IR36,感虫对照品种为TN1,均为行业内采用的标准品种,容易获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包括:
1、选择排水和灌溉均比较的方便的水稻田,建6~10米宽的钢管大棚,顶高2-3米,长为80-100米,在棚的中间修建一条30cm宽的田埂,将大棚一分为二,整个大棚用60-100目的尼龙网纱覆盖,在棚门外面再装一层尼龙纱,以防止稻飞虱或其它昆虫进入网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苯系物的全息防伪胶带
- 下一篇:呼叫处理方法及呼叫处理中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