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环糊精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62695.5 申请日: 2010-05-05
公开(公告)号: CN101812159A 公开(公告)日: 2010-08-25
发明(设计)人: 黄占华;张斌;徐莉莉;刘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51/00 分类号: C08F251/00;C08F220/06;C08F220/56;C08F2/18;C08B37/1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4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环糊精 吸水性 树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β-环糊精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水性树脂(SAP)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可以吸收其自重几百倍其至上千倍的水,有优越的吸水保水性能,又具有缓/控释功能,在个人卫生用品、土木建筑、工农业生产、医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应用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蔬菜、果树林木、草坪培植,沙漠改良等方面,逐渐成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61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Gugliemell等通过对淀粉接枝丙烯腈的研究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随后Fanta于1966年完成了部分水解淀粉接枝丙烯腈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世界各国对高吸水性树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其合成方法、品种、性能和应用领域均有了改善,在1982年,中科院化学所黄美玉等人在国内最先合成聚丙烯酸钠类高吸水性树脂。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先后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合成淀粉接枝丙烯腈皂化水解物、淀粉接枝丙烯酸、聚丙烯腈水解物、聚丙烯酸盐、聚乙烯醇衍生物等,有些为小试成果,有些已进入中试并能批量生产。北京轻工业学院等研制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已通过中试,现进入应用阶段。我国自1988年开始有吸水树脂的专利,并开始有企业介入生产,产品大多为淀粉接枝物,主要用于卫生材料和农业抗旱保水剂,总产量不过1000t,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内在性能上与国外产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产品。 

随着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加剧,而且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日趋扩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吸水树脂作为土壤改良剂,保水保肥剂,种子及苗木移植涂覆剂在农业、林业、园林绿化、改造沙漠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高吸水树脂虽可在农林业中直接使用,但也有诸多缺点。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科 研工作者和相关领域企业家的重视。 

现国际市场上已形成淀粉系、纤维素系和合成树脂系等几大类产品。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吸水保水效果良好,但使用寿命短,且制备工艺复杂,产品耐热性差,易霉变;纤维素系,由于纤维素结构上的特殊性及水不溶性,使传统加热合成较为困难,且生成的高聚物性能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功能材料性能的发挥;合成树脂类具有工艺简单、防霉变、综合吸水性能优良等特点,但由于造价高、降解困难、耐盐性差等因素逐渐被以天然多羟基化合物与亲水功能单体接枝共聚的产物所取代。所以开发低成本、耐盐、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可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性树脂是热点。目前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以淀粉、纤维素、海藻酸钠以及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β-环糊精(β-CD)是直链淀粉在由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生成的,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葡萄糖苷键形成的环状低聚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一个环外亲水,环内疏水且有一定尺寸的立体手性空腔微环境。它的分子具有锥形筒状结构,使它具有容纳形状和大小适合的其它疏水性物质分子或基团嵌入空洞中,形成包络物的特性。能被环糊精包络的物质范围很广,包括稀有气体,卤素等无机化合物和许多有机化合物。β-环糊精目前主要限于有机物吸附、药物缓释、环境保护,美容化妆品等领域。环糊精高聚物是含有多个环糊精单元的高分子量衍生物。这种聚合物既保持了环糊精包结、缓释、催化的能力,又兼有高聚物较好的机械强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等。它分子表面分布众多化学反应性相同的羟基,吸水作用很强。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高吸水性树脂具有以下优点:可再生性及可生物降解性;具有大量活性羟基;可以选择性的包合一些物质并缓慢释放。目前,以β-环糊精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报道甚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β-环糊精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国内吸水树脂环境适用范围窄、吸水倍率低、耐盐性差、重复使用次数少、解吸困难等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