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N型快速响应液晶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62013.0 | 申请日: | 201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雷艳蓉;朱霞;张宏伟;谭玉东;靳灿辉;马定福;孙仲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19/30 | 分类号: | C09K19/30;C09K19/34;C09K1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69 | 代理人: | 甘玲 |
| 地址: | 2122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tn 快速 响应 液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N型第一级小液晶组合物,尤其是一种低粘度、快响应的TN第一级小液晶组合物。
背景技术
液晶材料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的混合物,在一定电压下,由于液晶分子取向的变化使得光透过的变化,利用液晶材料这种特殊的光调制作用,可制成各种液晶显示或光阀等产品。近年来,液晶材料在微电子、光电信息、显示、通信等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TN(即扭曲向列)-LCD全称为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其扭曲角在45-150°。在TN显示模式中,第二极小TN显示器以工艺制作流程相对简单、液晶材料选择范围较大,但存在对比度较差、且无法进行黑白显示、响应较慢、随温度变化底色变化明显等缺点;光透过第一极小(Δn·d=0.48~0.60);第一极小TN显示器不但对比度高,还可以黑白显示,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响应速度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评价指标,响应速度过慢,显示画面就会出现拖影现象,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车载显示器、室外工作的显示器(电表)、航空航天显示器以及光阀等应用中。随着技术的发展,液晶的应用领域的拓宽,因此更需要快的响应速度。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可以选用减少盒厚、改良驱动方式、提供高的驱动电压、采用快速响应的液晶组合物等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总会带来其他性能的削弱。改变驱动方式,往往会导致IC驱动成本升高、线路更为复杂;提高驱动电压,功耗也会随之增加;减小盒厚,会增加生产工艺的难度,造成盒厚不均等缺陷,导致良率下降;以上改良方法都是从液晶显示屏的制作着手,液晶面板生产商会更倾向于选择快响应液晶材料来改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度,但混合液晶材料的各项性能是相互制约的,加快响应往往会带来清亮点的降低,液晶屏不能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高低温可靠性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液晶显示器在低温下无法正常显示。目前的第一级小液晶材料不能同时满足以上所述的各项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或最大程度改进的现有液晶材料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粘度、快响应的TN型第一级小液晶材料,折射率能覆盖0.083~0.130,具有宽的阈值电压,清亮点能达到90℃以上,且电压随温度的依赖性弱,将液晶显示器至于-40℃放置240h能正常显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组合物,所述的液晶组合物包括:
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4%-40%的通式I的化合物:
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5%-60%的通式II的化合物:
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0%-50%的通式III的化合物:
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30%-90%的通式IV的化合物:
其中:
R11、R12、R21、R31、R3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C1~C7的烷基、C1~C7烷氧基、C2~C7的链烯基或C2~C7的链烯氧基;
Y选自卤素或-CN;
Z1和Z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单键、-COO-、-C2H4-、-CH2O-、-CH=CH-、-CF2O-或-C≡C-;
L1和L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卤素;
和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亚苯基、环己烷基、二氧六环基、氟代亚苯基或二氟代亚苯基或环己烯基;并且
l、p和q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为0或1。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通式I的化合物中:
Z1为单键或-COO-;
为亚苯基、环己烷基、氟代亚苯基或二氟代亚苯基,
为亚苯基、环己烷基或二氟代亚苯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通式II的化合物中:
L1为-F,
L2为-H或-F,
Y为-CN或-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2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