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60449.6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慕春;陈银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慕春;陈银虎 |
主分类号: | A23L2/39 | 分类号: | A23L2/39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溶 弱碱 固体 饮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饮料技术领域,是一种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以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饮料和包装茶饮料为竞争主导。在十一 五规划期间我国将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的结构,降低碳酸饮料的比例,健康低脂低热量营养 强化的饮品将成为主要倡导的发展对象。
人体组织内部含有多种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生物化学反应,这种生物化学反应 如果能够维持正常,那人体就是健康的或者基本健康的。完全健康的血液pH值应该在7.35 至8.45之间,在这个范围内,血液的pH值越高,人体就越健康。健康人体应该呈弱碱性, 但是这部分人只占10%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世界上约8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 态。直接饮用弱碱性水是调节人体血液酸碱性最为便捷的办法,因为这样的水直接经内消 化道进入血液循环,不需要在胃肠中转化,作用迅速而便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饮食中肉类、鱼类的摄入量日见增多,能量过剩,酸 性体质人群越来越多,维吾尔传统医学研究表明,酸性体质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许多 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消除酸性体质,改善人体内环境是日常保健的重要一步。
苏打水是一种弱碱性固体饮料,但是由于苏打水配方中主成分为碳酸氢钠,为钠盐, 且含量较高,因此苏打水不适合高血压、肾病患者饮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及其生产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该固体饮料稳定性好、口感好、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和保存,其生产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其按原 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1份至5份,碳酸氢钠3份至13.5份,柠檬酸2份至8.8份, 矫味剂0.5份至2份,润滑剂3份至4.4份,植物提取物1份至4份。
对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可进一步进行如下的选择或/和优化:
上述矫味剂可为甜菊素或/和蔗糖。
上述润滑剂可为聚乙二醇4000或/和聚乙二醇6000。
上述植物提取物可为玫瑰黄酮提取物或/和黑加仑黄酮提取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对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可进一步进行如下的选择或/和优化:
上述片剂重量可为0.5克至2.0克。
本发明片剂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体积很小、便于携带、节省包装、利于保存、利于环 保;只要有饮用水,随时可以配制饮用,口感好,非常便捷;可以根据需要压制成不同重 量的片剂,适用家庭、办公室、餐饮等不同场合不同量的需要,还适合高血压、肾病患者 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 施方式。
实施例1,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1份至5份,碳酸氢 钠3份至13.5份,柠檬酸2份至8.8份,矫味剂0.5份至2份,润滑剂3份至4.4份, 植物提取物1份至4份。
实施例2,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1份,碳酸氢钠3份, 柠檬酸2份,甜菊素0.5份,聚乙二醇4000为3份,玫瑰黄酮提取物1份。
实施例3,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5份,碳酸氢钠13.5 份,柠檬酸8.8份,蔗糖2份,聚乙二醇6000为4.4份,黑加仑黄酮提取物1份至4份。
实施例4,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1份,碳酸氢钠3份, 柠檬酸2份,蔗糖0.5份,聚乙二醇6000为3份,黑加仑黄酮提取物1份。
实施例5,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5份,碳酸氢钠13.5 份,柠檬酸8.8份,甜菊素2份,聚乙二醇4000为4.4份,玫瑰黄酮提取物4份。
实施例6,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1份,碳酸氢钠13.5 份,柠檬酸2份,甜菊素和蔗糖各1份,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各为1.5份,玫 瑰黄酮提取物和黑加仑黄酮提取物各2份。
实施例7,该速溶弱碱性固体饮料按原料重量份组成为:碳酸钠5份,碳酸氢钠3份, 柠檬酸8.8份,甜菊素0.5份,聚乙二醇6000为4.4份,玫瑰黄酮提取物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慕春;陈银虎,未经李慕春;陈银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0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系人信息提示方法及用户终端
- 下一篇:一种相变存储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