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9950.0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8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乐;樊华;崔静;王开勇;王海江;张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2 | 代理人: | 朱永慧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改良 盐渍化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油料作物提炼后得到的一种油粕副产品——棉粕在改良盐渍化土壤中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据统计盐渍土面积为3.47×107hm2,土壤盐渍化是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壤中过量的盐分能够引起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大部分作物生长环境的退化,由于人类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当,引起水文及水文地质恶化,尤其是发展灌溉农业以来,对于干旱地带的大多数灌区来说,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用水不当,抬高了地下水位,加之强烈的蒸发而引起土壤盐碱化。土壤中过量的盐分能够引起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大部分作物生长环境的退化。盐渍化土壤又称盐碱土,盐分离子包括Cl-、SO42-、HCO3-、CO32-,Na+、K+、Mg2+和Ca2+,Na+是主要的阳离子。由于生态系统受到盐分离子危害,农作物单产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牧业和林业生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者指出盐害并不能根治,而应对其进行调控,由于各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性很大,盐碱土类型各异,各国在研究和应用各项改良措施的同时,也都趋向于强调综合改良措施。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生物修复的方法防控盐渍化效果较好,能够减轻盐渍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尤其是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盐渍化危害是由土壤中过多盐分离子引起的,土壤含盐量可以用电导率来表示,电导率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目前,聚合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有效改变降低土壤盐分,主要是通过有机酸产生络合、螯合作用降低土壤盐分离子危害。
由油料作物提炼后得到的一种油粕副产品——棉粕。棉粕中主要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之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等。棉粕中这些有机酸等物质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及生化特性,增强土壤中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素)的有效性,提高土壤肥力和导水率,改良盐碱地,使土壤中的Na+、Cl-进入有机大分子内部被吸附,并对土壤pH值起到缓冲作用,使土壤中的盐分减少,碱化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盐渍化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经济实用的利用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
一种利用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前将棉粕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棉粕施用量为20~400kg/亩,撒施棉粕之后对土壤进行翻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测定农田土壤盐分含量,确定农田盐渍化程度:盐分<1.0g/kg为非盐渍化土壤,盐分1.0~3.0g/kg为轻度盐渍化土壤,盐分3.0~5.0g/kg为中度盐渍化土壤,盐分5.0~10.0g/kg为重度盐渍化土壤,盐分>10.0为极重盐渍化土壤;
(2)、在播种前1~2周将棉粕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依据农田盐渍化程度,确定棉粕施用量:
盐分<1.0g/kg的非盐渍化土壤,棉粕施用量为20-80kg/亩;
盐分1.0~3.0g/kg的轻度盐渍化土壤,棉粕施用量为50-150kg/亩;
盐分3.0~5.0g/kg的中度盐渍化土壤,棉粕施用量为100-200kg/亩;
盐分5.0~10.0g/kg的重度盐渍化土壤,棉粕施用量为200-300kg/亩;
盐分>10.0的极重盐渍化土壤,棉粕施用量为200-400kg/亩;
(3)撒施棉粕之后,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0-30cm。
所述的棉粕在撒施前最好进行破碎呈颗粒状,颗粒粒径≤1cm。
在播种后农作物生长期对农田施入化肥,所述化肥与所施棉粕的重量比为1∶10~1∶20。施入化肥的时间和方式为常规做法,所述化肥为常用农田化肥,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棉粕作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剂,施用量的不同,对于作物产量、生产效益存在着差别,所述差别分析如下:
(1)对于轻度盐渍化棉田土壤的改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9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