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1声道低音反射式耳机的制作方法及其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59306.3 | 申请日: | 201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亚力盛连接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5/033 | 分类号: | H04R5/033;H04R3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5.1 声道 低音 反射 耳机 制作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套式耳机及制作方法,主要是指一种5.1声道低音反射式耳机 的制作方法及其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耳套式耳机由于结构不合理而存在低音效果差、音质不清晰等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定位,和隔离设计,其背景乃在前置理人而最远,产生了 延迟效果,而中、后置离人耳最近,如果没有设计好这三个喇叭,那将造成耳 机无法达到环绕效果和定位错位,而低音反射式乃在补助,这种低音回复式耳 机通过利用反射声音来加强低音,从而改善了频率特性和音质。这种被戴在收 听者的头上或耳朵上的低音回复式耳机的每个耳机件都包括:一扬声器单元, 该扬声器单元被定位成朝着收听者的耳朵,以便朝收听者的耳朵发生直达声; 一外壳,该外壳包裹着所说扬声器单元的后部;和一反射器单元,该反整枝耳 机的低音效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发射声音的相位摆放,反向的摆放,让原发 射的声音,以反射、折射回前垫盘,与前、中、后置喇吧产生混音,加强低音 效果,使其加上前置喇叭的低音,变为双低音效果,最后转变为重低音效果, 并减低不必要的中高音。让此款耳机达到超重低音的声道效果,和完美的定位 感、真实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5.1声道低音反射式耳机的制作方法及其耳机, 通过设置独立空间、超重低音喇叭和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以及特 有的超重低音反射孔和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前置角度,较好地克服 了现有耳机存在的不足。
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是:包括下列步骤:
在耳壳内设置独立空间;
在耳壳的独立空间内设置超重低音喇叭,且该超重低音喇叭的盆面朝向独 立空间内壁;
在耳壳的独立空间内对应超重低音喇叭还设置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和后置 喇叭;
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喇叭具有向中心点 倾角设计,和前后距离摆放;
在独立空间内的超重低音喇叭所发出的声音,经独立空间内壁反射到前面, 经与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的声音混合后排放,即可获得比正面直接 射出的低频更低的低音效果。
实现本发明的结构是:包括耳壳和耳套,其中所述耳壳内设有独立腔体、 超重低音喇叭、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其中超重低音喇叭设置在独 立腔体内,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对应超重低音喇叭设置在耳壳内。
该结构还包括:
所述超重低音喇叭安装在后喇叭垫盘上,后喇叭垫盘固定在独立腔体内, 超重低音喇叭的盆腔面朝向独立腔体内壁,在后喇叭垫盘上设有喇叭出风孔和 喇叭反射孔。
所述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呈三角形分布安装在前喇叭垫盘上, 且前置喇叭、中置喇叭、后置喇叭的中心线前倾朝向所述前喇叭垫盘的中心线, 其中在前喇叭垫盘上设有喇叭出风孔。
所述后喇叭垫盘上的喇叭反射孔均匀分布在所属超重低音喇叭的周围。
所述耳套为加厚型,其内孔为椭圆形,其厚度为25-30mm。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增加了超重低音喇叭,并采用了科学的低音 反射结构,使产品音质更加清晰,低音达到饱满、下沉、稳定的最佳效果,同 时兼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前喇叭垫盘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2的后喇叭垫盘主视图。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中:1耳壳、11安装柱、12独立腔体、2耳套、3后喇叭垫盘、31安装 豁口、32喇叭反射孔、33超重低音喇叭安装槽、4超重低音喇叭、5前置喇叭、 6中置喇叭、7后置喇叭、8前喇叭垫盘、81安装孔、82后置喇叭安装孔、83 喇叭出风孔、84前置喇叭安装槽、85中置喇叭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亚力盛连接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亚力盛连接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