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的生态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9154.7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侯俊;彭志诚;王沛芳;钱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泥沙 流速 水体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污染水质河流的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 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为人工生物浮床、无土栽培浮床、生物浮岛等,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 于水面的床体上,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 体中污染物,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目前,生 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 河流的生态修复、生态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技术已成为河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与净化 处理中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南水北调”,“引江济太”等大型工程需要从长江,黄河等高泥 沙含量的河流中调水。例如引江济太工程中,太湖水体本身氮磷的含量就较高,尤其无锡 段水质恶化严重,曾多次发生“水华”,蓝藻爆发等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而长江水中本身 氮磷含量也较高,且连接长江和太湖的主要河流如望虞河,其某些支流的氮磷含量甚至严 重超标,如此这样的水流入太湖,反而会加重太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而长江水中的高含量 泥沙也会对太湖带来新的生态问题,加重太湖治理的难度。目前大部分在使用的生态浮床 技术有多个浮床单体组成,在形状方面多为四方形,但考虑到景观美观、结构稳固的因素, 也有三角形及六边蜂巢型等。但是传统的四方形状的过水条件比较差,河流中河水的水力 停留时间也较短,对于长江水中高含量的泥沙的截留去除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再加上浮床 床体多为实心密封构件消浪性能差,长时间使用很容易损坏。
在浮床植物的选择方面,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适宜当地气候、水质条件,成活率高, 优先选择本地种;根系发达、根茎繁殖能力强;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植株优美,具有 一定的观赏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在选择植物上较为简单,只能单纯的去除氮 磷,氨氮等,对于泥沙的截留去除效果不是什么明显,并且浮床表面的生态功能区也较为 单一。
填料也是生态浮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作为生物膜技术的核心,填料因其用 量大,要求尽可能的价格低廉;因其长期浸泡在水里,要求其有较高的耐盐和耐腐蚀性; 因处理水量的能力取决于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就要求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 良好的亲水性能和较高的充氧效率、良好的传质效果,使尽可能多的生物附着在填料上, 尽可能地发挥生物膜活性。目前大多少浮床采用的是悬挂式填料,其特点是挂膜容易、空 隙的可变性使之不易堵塞,而且造价低、组装方便、出水稳定、处理效果较好,但如果水 中的悬浮物较大且较多时,填料丝会结团,大大减少了实际利用的比表面积,且易发生断 丝、中心绳断裂等情况,影响了使用寿命,其寿命一般为1~2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的生态浮床,其目的在于处理含泥沙较高且 氮磷浓度偏大的水体,适应大流速的河流,同时能营造景观效果,不影响航运,并可以产 生部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生态浮床,由两个浮床单元连接而成,所述浮床 单元包括浮床固定杆、空心PVC管、消浪排和纱网,所述浮床固定杆将若干根空心PVC管 水平排列固定形成浮排,浮排两端下方分别设有消浪排,浮排下方悬挂设有内部包裹含有 短管填料的纱网,所述纱网位于消浪排下方。
所述浮排由至少6根空心PVC管(19)水平排列固定而成。
所述浮排以中间空心PVC管(19)为基准,左右两侧空心PVC管(19)的长度依次递 减,所述空心PVC管的(19)中点位于同一条线上。
它设有可在水流中定位的固定杆(10),该固定杆(10)上套设有滑动扣环(18),各所 述浮排的两头设有金属环(6),并通过金属丝(9)与固定杆上扣环(18)连接。
所述浮排四周用框架(4)固定,使得床体的形状能够稳定。
所述空心PVC管(19)的上表面开槽,填入植生基质(11),并根据水流顺流的方向在 浮排上依次分别设有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所述相邻的两根空心PVC管(19)之间间隔为空心PVC管(19)的管径,保证在植物 叶面茂密时,浮床附近水体可以和空气进行水气交换,阻止水体中溶解氧的下降。
所述消浪排(20)由直径为8~12cm毛竹至少5根水平排列固定而成,所述毛竹方向 与所述空心PVC管(19)方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重折叠伸缩式晾晒架
- 下一篇:一种中继系统中频带资源的处理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