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磁激振器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辅助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9124.6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左敦稳;缪宏;梁瑜轩;张敏;黎向锋;王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00 | 分类号: | B21C23/00;B21H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磁 激振器 直径 螺纹 挤压 辅助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辅助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振动加工技术辅助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电磁激振器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辅助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的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石油钻探、交通运输等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大载荷、高速、动载因素下的精密仪器和零件,这对螺纹紧固件的性能及其抗疲劳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螺纹的精度高、硬度高、表面粗糙度低,而且要求螺纹应当具有高质量的表面完整性。众所周知,现代机械制造正在向少切削,甚至是无切削方向发展,通过利用金属的塑形成形原理来对内螺纹进行冷挤压加工,由于工件组织的塑形变形从而改善了组织结构,获得了良好的表面完整性,提高了工件的机械性能。
目前,所知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是在车床上进行加工的,工件装夹在机床卡盘上,丝锥通过专用夹具装夹在溜板上或是机床尾座上。在机床主轴运转前调好主轴转速,然后开启机床,将丝锥进给完成内螺纹的冷挤压加工。但是,由于加工的是大直径内螺纹,其挤压扭矩大、挤压区温度高、冷却液不容易进入挤压区容易造成挤压丝锥的折断。同时挤压出的螺纹表面质量也够不理想。而内螺纹冷挤压振动加工也只是应用于小直径内螺纹的振动加工中。
因此,到目前为止,大直径的内螺纹冷挤压加工过程中还存在挤压丝锥易折断、冷却液难流入挤压区的问题,以及加工完成后螺纹的表面完整性不理想的问题。尚无一种切实可行、结构简单的能提高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加工质量的辅助加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丝锥易折断、冷却液难流入挤压区的问题,以及加工完成后螺纹的表面完整性不理想的问题,发明一种可广泛用于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的基于电磁激振器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辅助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磁激振器的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辅助加工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底座4,该底座4安装在机床溜板8上;
一固定板7,该固定板7安装在所述的底座4上且离机床溜板的高度可调;在所述固定板7远离挤压丝锥夹具1的一端上安装有调整螺杆6;在所述固定板7上还至少开设有一条导向槽9;
一扭振板3,它通过起导向作用的、穿过固定板7上的导向槽9的连接螺栓10安装在固定板7上且只能沿导向槽9作直线移动;扭振板3的一端与挤压丝锥夹具1上的扭振杆2相抵,另一端与前述的调整螺杆6相抵;
一电磁激振器5,它被固定安装在扭振板3上并带动扭振板3同步振动。
所述的底座4呈U形结构,它的底部通过紧固件与机床溜板8相连,在它的两侧边上均开设有长条形槽孔11,固定螺钉穿装该长条形槽孔11旋装在固定板7侧边的螺孔中从而将固定板7固定在底座4上。
所述的固定板7上设有安装调整螺杆6的凸边12。
所述的固定板7上设有与固定电磁激振器5的紧固螺栓尺寸相配的条形凹槽13,以便螺固螺栓的栓头能沉于其中而不产生干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充分吸收了振动加工在大直径内螺纹冷挤压加工中的优点,在保证了内螺纹的高硬度、低表面粗糙度和良好的抗疲劳性能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挤压丝锥的使用寿命和降低了挤压扭矩,同比寿命可延长五倍以上,同时显著提高了内螺纹的加工质量,表面完整性得到根本改善,粗糙度可提高二个等级以上。
(2)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于实现的优点。
(3)本发明的设备可直接安装在现有车床溜板上,因而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
(4)通过电磁激振器带动扭振板在固定板的滑道上的产生振动位移,对装在挤压丝锥上的扭振杆产生撞击,形成内螺纹冷挤压的振动加工。从而提高了挤压丝锥的使用寿命、大为减小挤压扭矩、同时提高了内螺纹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扭振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