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9056.3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姚熊亮;计方;庞福振;戴绍仕;郭绍静;尹绪超;王强勇;张阿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20 | 分类号: | B63B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复合 减振托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于船舶领域的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噪声是船舶生命力及环境的主要有害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船舶吨位、航速及动力装置功率的不断提高,使船舶噪声污染日趋严重。船舶噪声直接影响船员的健康、生活及工作效率。
近年来船舶双层壳体舷间噪声控制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舷间噪声问题的具体控制措施主要仍是吸声、柔性隔振等传统方法,并没有重大创新。在舷间振动和噪声的传递特性及定量关系分析基础上,如能设计出一种兼顾减振和吸声功能于一体的具有高传递损失特性的托板结构,在较低限度加船舶重量与尺度的情况下使舷间结构具备良好的隔离振动波向外壳传递的能力,这对船舶减振降噪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兼顾减振和吸声功能于一体的具有高传递损失特性的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托板、空心阻振质量块、吸声材料和带板,空心阻振质量块安装在托板上,带板固定在空心阻振质量块上,吸声材料安装在带板上。
本发明的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空心阻振质量块固定在托板的一侧。
2、所述的托板中间断开,空心阻振质量块固定在两块托板中间。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本专利利用刚性隔振技术,在托板结构不发生大变形前提下可取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2、本专利兼备托板减振吸声功能于一体。3、本专利在最低限度增加托板重量情况下,有效降低了船舶动力舱段的振动及声辐射,具有较高的效益比,经济性好。4、本专利适用于各型船舶的双层壳舷间结构声学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托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实施方式1:
结合图1~2,本发明的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包括托板1、空心阻振质量块2、吸声材料3和带板4,空心阻振质量块2安装在托板1上,且空心阻振质量块固定在托板的一侧,带板4固定在空心阻振质量块2上,吸声材料3安装在带板4上。吸声材料3为聚氨酯,在10-3K频带平均吸声系数达85%以上,空心阻振质量块2为高剪切模量、高密度金属材料,空心阻振质量块2截面尺寸约为托板厚度的8-10倍,空心阻振质量块重2量应大于相同截面参数下实心阻振质量块2总重量的60%,托板1为实肋板。
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的工作原理是:综合运用空心刚性阻振质量块及带板在最低限度增加结构重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大壳间托板结构的阻抗失配程度,在隔离壳间振动噪声传递的同时辅以聚氨酯吸声材料,充分耗散振动波反射能量。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形式可有效降低船舶动力舱段10-3kHz频段辐射声压级3dB以上。
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应用到船舶的减振降噪中,应对船舶动力舱段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在满足壳间结构强度要求下给出复合减振托板的结构参数,同时兼顾设备总布置、阻振质量块及聚氨酯吸声材料安装工艺。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首先测出船体内层壳体与托板结构连接处阻抗值,根据测试结果和复合减振托板自身的刚度比值确定最佳布置位置,同时应避开托板结构上的减轻空。
2、复合减振托板结构中空心阻振质量块在重量一定情况下应尽量增大其截面高度、减少宽度,以达到最佳降噪效果。
3、带板结构刚性焊接在空心阻振质量块上,聚氨酯吸声覆盖层通过特种胶水和带板单侧粘合,其厚度约为带板厚度的1.5~2倍。
实施方式2:
结合图1~2,本发明的船舶复合减振托板结构包括托板1、空心阻振质量块2、吸声材料3和带板4,空心阻振质量块2安装在托板1上,托板中间断开,空心阻振质量块固定在两块托板中间。带板4固定在空心阻振质量块2上,吸声材料3安装在带板4上。吸声材料3为聚氨酯,在10-3K频带平均吸声系数达85%以上,空心阻振质量块2为高剪切模量、高密度金属材料,空心阻振质量块2截面尺寸约为托板厚度的8-10倍,空心阻振质量块重2量应大于相同截面参数下实心阻振质量块2总重量的60%,托板1为实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9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木屋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台球杆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