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8015.2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8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常建鹏;郭素光;王串辉;李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庭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机开始进入人们的家庭生活领域。目前市场上的信息机外形类似于家庭固话设备,但是与当前固话不同的是,信息机上的语音是经过无线网络传输的,且除了语音之外,信息机还有一些其它应用,如:电子相册、短信、彩信、电话本、游戏、移动附加业务等功能。
但是,如果用户将传统的有线固话设备替换为无线信息机之后,兼容性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之前的固话电话号码不能再继续使用了,这就给用户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用户需要告诉相关人员他的电话号码变更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信息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信息机,其包括固定电话网络控制器和无线处理模块,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控制器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还和声音相关外围设备连接,并通过控制命令与所述无线处理模块交互;所述无线处理模块包括数字基带(DBB)芯片、模拟基带(ABB)、协处理器和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控制固定电话号码和无线通信号码的主叫和被叫。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声音相关外围设备为固定电话设备和无线设备公用,其包括听筒、麦克风和/或扬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处理模块还包括音频功放,对传入扬声器的声音进行放大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处理模块还包括回声抑制芯片(ECHO),对语音通话进行回声抑制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负责所有语音通话的状态处理,包括固定电话和无线模块电话,包括单路和多路语音流程控制;该模块同时与固定电话命令转换模块、键盘消息处理模块、无线处理模块和屏幕控制模块进行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包括固定电话命令转换模块,负责将从固定电话网络控制器中获取的标准的固定电话协议命令进行解析处理,之后发送给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同时此模块对从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给它下发的标准AT命令进行必要的命令转换,之后发送给固定电话控制器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包括键盘消息处理模块,负责将从键盘中获取的键盘消息进行解析处理,之后发送给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包括屏幕控制模块,负责将从屏幕中获取的屏幕触摸消息进行解析处理,之后发送给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同时此模块对从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给它下发的标准AT命令进行必要的消息转换,之后发送给屏幕进行显示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包括无线平台模块,主要负责执行从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接收到的AT命令,并实现无线通话语音的编解码以及数据流控制;同时此模块会把获取的语音状态的上报信息发给语音核心流程控制模块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电话和无线模块部分的交互信息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给无线模块上报的当前通话状态以及无线模块给固定电话下发的通话控制命令。
综上所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下,两种网络可以同时使用,两种系统之间依赖性非常小,只要通过控制命令就可以实现两种通话流程的控制。这样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功能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无线信息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信息机总体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无线信息机上增加一个一机双号语音控制模块,再利用现有的有线固话PSTN系统,实现一种具有一机双号功能的信息机。使得用户在将传统的有线固话设备替换为无线信息机之后,不但可以继续通过之前的固话号码进行固化业务,而且可以享受无线通信带来的相关业务功能,同时有线业务和无线业务可以共用相关的外部设备。在这种方案下,两种网络可以同时使用,两种系统之间依赖性非常小,只要通过控制命令就可以实现两种通话流程的控制。这样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元化功能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无线信息机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信息机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8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