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型煤粘结剂及基于该粘结剂的型煤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57826.0 | 申请日: | 201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仝建波;刘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L5/10 | 分类号: | C10L5/10;C10L5/14;C10L5/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基于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用粘结剂领域,尤其是一种粉煤成型用粘结剂。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世界一次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四十年来,世界煤炭在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在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全球环境以及煤烟型区域性污染方面,煤炭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危及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洁净煤技术,并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一些国家的政府,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出洁净煤技术的发展途径与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而型煤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少、见效快,既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型煤粘结剂是型煤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型煤发展的瓶颈。随着型煤技术水平的发展。迄今为止,国内外开发的型煤粘结剂已达数百种,按粘结剂的化学性质,可分为三类:有机类、无机类、复合类。
(1)有机粘结剂:如煤沥青、煤焦油和石油沥青及其残渣;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聚酰胺等;淀粉类——土豆、玉米等淀粉和糖蜜、糖渣等;植物油渣类——葵花油渣、棉子油渣、麻子油渣等;动物胶类——利用工业加工后的动物皮革废料熬制的动物胶;工业废弃物——废旧轮胎、纸浆废液、含油污水等;腐植酸盐、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这类粘结剂一般粘结性能较好,型煤干燥固化以后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但由于有机粘结剂中的有机物在高温下易分解和燃烧,有一定的发热量,但会丧失粘结力,因此,型煤的热态强度一般较差。另外,有些有机粘结剂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因而大多数型煤易潮解。
(2)无机粘结剂:如土——膨润土、高岭土、粘土、黄土、瓷土、白泥、河泥等;水泥——硅酸盐类、铝酸盐类、氟铝酸盐类、硫铝酸盐类等;水坡璃、石灰、电石泥、磷酸盐、硫酸盐等。无机粘结剂制得的型煤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它的热态强度好,且多数来源广,价格低。但本身不能燃烧,没有发热量,增加灰分。
(3)复合类: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兼顾两者的优点,由于复合型粘结剂之间可起到互补作用,弥补单一粘结剂存在的不足,发挥综合效果,能提高粘结剂的多效性,复合型粘结剂是近年来型煤粘结剂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国在型煤粘结剂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技术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燃烧性能不佳、防潮抗水性差、热态强度低、固硫率低、加工困难、适用煤种少、成本过高,污染严重、原料来源不广、粉煤成型工艺复杂。
型煤技术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是粘结剂的选择。理想粘结剂应具有的特性是:粘结性强、添加量少,能在煤粒表面均匀分布,很好地润湿煤粒表面,少增加或不增加型煤灰分;除使型煤具有足够的冷、热强度和热稳定性外,还能改变煤质,如使型煤具有催化、脱硫等作用;粘结剂制备和加入方式简单.无二次污染,来源广、价廉;制备的型煤具有防压、防潮性,利于型煤远途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型煤粘结剂,该种型煤粘结剂采用合理的配方,不但能够使其粘结性更强,使其能在煤粒表面均匀分布,润湿煤粒表面,而且可以改变煤质,具有催化、脱硫作用,并且该粘结剂无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发明的型煤粘结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其配方组份为:
腐植酸 45~75
膨润土 8~20
高岭土 5~18
石英砂 1~5
生石灰 2~8
氯化钠 0.1~2
高锰酸钾 0.1~2
聚丙烯酰胺 0.05~0.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以上型煤粘结剂的型煤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煤加工成粒度小于3mm的煤粉;
(2)再将型煤粘结剂粉碎至粒度小于1mm;
(3)将型煤粘结剂按总干料重量的5~15%加入煤粉中,加入水,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4)将以上混合物料在压力机上压制成圆柱形煤饼;
(5)将以上煤饼在105~120℃下烘干30~60分钟,或在常温通风下自然干燥即得到所述型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7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