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氟龙冷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6045.X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新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氟龙冷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交换器,特别涉及一种管束式的特氟龙冷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冷热交换器是一种对液体进行冷热交换的装置,在液体热交换领域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冷热交换器一般分为管内换热和管外换热两种。管内换热型的冷热交换器一般都为金属材质,外壳为金属管,内部为蛇型盘管,由于壳内金属管特性决定了弯管半径大及管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造成交换器单位换热面积少,体积大,很是笨重。而在酸碱药水上只能用不锈钢及钛质交换器,但是遇到强酸时,这种金属交换器就没有办法了。管外换热型的交换器目前只能使用的特氟龙管,由于特氟龙管的管径较大、管壁较厚、无法焊接,因此一般只能单支或几只管连接而成,这样就造成管子长、体积大、流量小,使得单位换热面积变少,传热系数相对变小,而且造成能源及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流量、传热系数高、能精确控温的冷热交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氟龙冷热交换器,包括一外管,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一冷热水出口,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一冷热水入口,所述冷热水入口、冷热水出口与所述外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外管的内腔内还设有一特氟龙管束,所述特氟龙管束有数十根或数百根特氟龙毛细管并行焊接而成,所述特氟龙管束的上端经密封后作为被交换介质出口内并与所述被交换介质出口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特氟龙管束的下端经密封后作为被交换介质入口内并与所述被交换介质入口管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管的顶部设有一上端盖,所述被交换介质出口位于所述上端盖上,所述外管的底部设有一下端盖,所述被交换介质入口位于所述下端盖上。
优选的,所述特氟龙管束呈螺旋状排列在所述外管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外管材质为PP塑料。
优选的,所述特氟龙毛细管的直径小于等于5mm。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产品使用特氟龙材质制作交换器,以替原来管壳内的蛇型盘管,特氟龙管束由数十根或数百根特氟龙毛细管焊接而成,静态常温耐压可达成10BAR以上,可以对任何化学药水及流体进行冷热交换。由于特氟龙管束采用数十根或数百根特氟龙毛细管制作而成,使得单位换热面积变大,但成型后的交换器体积变小,流量大,传热系数高,重量轻,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及材料。而且由于外管内腔的环境温度是一样的,被交换的液体在特氟龙毛细管内流过后,出口温度偏差极其小,可以用于对流体的精确控温,这是常规交换器无法做到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特氟龙冷热交换器包括一外管1,外管1的上端设有一冷热水出口2,外管1的下端设有一冷热水入口3,所述冷热水入口2、冷热水出口3与外管1的内腔连通。外管1的内腔内还设有一特氟龙管束8,特氟龙管束8呈螺旋状排列在外管1的内腔中。特氟龙管束8由数百根特氟龙毛细管9并行焊接而成,特氟龙毛细管9的直径小于等于5mm,特氟龙毛细管9的数量由冷热交换器本身需要的流量及换热面积决定。外管1的顶部设有一上端盖4,上端盖4上设有一被交换介质出口5,外管1的底部设有一下端盖6,下端盖6上设有一被交换介质入口7。特氟龙管束8的上端经密封后,作为被交换介质出口5内并与被交换介质出口管道5固定连接,特氟龙管束8的下端经密封后,作为被交换介质入口7内并与被交换介质入口管道7固定连接。
该特氟龙冷热交换器在使用时,以冷水或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水从外管1的下端设有一冷热水入口3进入,从外管1的上端的冷热水出口2流出,这样可以保证外管1内腔内的液体是满的,保证换热效果。被交换的液体介质从底部被交换介质入口7进入,从被交换介质出口5流出,所经过的路径和长度一致,且能和外部的冷热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这样可使得流出的液体介质温度精确可控。该如果该特氟龙冷热交换器用于冷却,其外管1可以采用PP塑料制成,如果是用于加热,则外管1可以用金属管制做,接头材料可用特氟龙,以保证金属管不接触被交换的腐蚀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新,未经张爱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6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装路灯杆柱弧盖面螺丝钉专用的弧面改平面垫片
- 下一篇:粉末冶金制品烧结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