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55166.2 | 申请日: | 201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传海;马宣宣;周世伟;杨翠云;刘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D275/04 | 分类号: | C07D275/04;C09D5/16;C09D7/1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噻唑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物抑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海水或淡水中,水生生物体,例如腔肠动物(如水螅类)、贝类、管栖多毛类环节动物、藻类、群虫动物、软体动物等会附着于船底或用于养殖的渔网上。一旦这些水生生物体附着在船底、渔网等上,船和渔网受到损害,这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若蔓足类附着到渔网上时,它会封闭网眼,阻止潮水流动,从而造成水下氧短缺,使养殖的鱼由于窒息而死亡;在换网时由于重量增加而操作困难;以及由于对大浪的阻力较大,在台风袭击时网易破损。若这些生物体粘附在船底时,船的推进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增加。由于上述原因,这些水生附着生物称作污损生物体。为减小由污损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投入很大的人力和资金来维护易受污染的海洋设施。
尽管滴滴涕和一系列有机锡化合物有效,但是,这些它们具有强毒性,目前已被禁止应用。因此,开发低污染防污剂和低污染的防污涂料在水产、造船业、海洋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需求。日本特许公报10849/1976公开了一种含有苯并噻唑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水下防污涂料;日本公开特许公报38303/1985,284275/1988和日本特许公报11606/1989公开了各种渔网防污剂、渔网防污涂料组合物和防污溶液,其中将二硫化四烷基秋兰姆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组合使用;日本特许公报50954/1986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中结构物的防污染剂,其中含有一种3-异噻唑酮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日本特许公报20665/1989和24242/1990以及日本公开特许公报9320/1978,201804/1993,100405/1994和100408/1994公开了含有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防污涂料。
作为用于船底的涂料,曾研究了各种防污涂料,例如氧化亚铜、有机锡和硫代氨基甲酸酯。但是,这些防污剂对于腔肠动物(例如水螅类)只有较弱防附着作用,而在腔肠动物频繁出现的海域则显示不出效果。腔肠动物频繁出现的海域主要指日本东北地方和北海道沿岸。另外,在东海和西日本海域,它们只对防止贝类和管栖多毛类环节动物的附着显示有限作用,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生物体的附着。已知铜对防治贝类有效,而且也已证实铜类防污剂确实能有效地对抗贝类和管栖多毛类环节动物。但是,在铜防污剂中使用重金属铜会随之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所述水中物体指与水接触或曝露在水中的物体或制品或结构,其中包括舰船、浮标、海岸工厂、热或核动力站的冷却水输入渠、海底油田的钻塔、港口设备和海洋民用工程设施的海水防污带等海洋设施。
已知许多种生活在海中的动物和植物,各种生物体常常可粘附于水中物体上并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这样的有害水生生物体的粘附将引起维修速度的减慢和舰船燃料消耗的增加,以及进入冷却水输入渠的输水量降低。
为了控制这些粘附生物体,迄今已使用过各种防污剂如氧化亚铜,然而其效果大都不够理想。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防止和抑制各种生物体粘附于水中物体的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所述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为N-酰基苯并异噻唑酮衍生物如式(I)化合物所示:
其中:R选自H,C1-C10烷基,C2-C10烯基,C6-C10苯基或苯基取代基,取代基任选地被卤素取代;所述取代基任选地被卤素取代为R中任意取代基烷基、烯基或苯基上均可被卤素取代;X可为卤素、硝基、烷基或烷氧基;m是0-4的整数。所述R以为氢,C1-C10烷基,C2-C10烯基,C6-C10苯基或取代苯基,m是整数0。
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或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与树脂混合作为海洋防污剂,所述苯并异噻唑酮类化合物与树脂混合时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占树脂的重量为0.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5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固定钉
- 下一篇:液压油缸缓冲测试调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