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查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缺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5123.4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储国海;傅建安;周国俊;董志超;项秀阳;胡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2 | 分类号: | G01N21/89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查 印刷 凹版 体表 缺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来检查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 缺陷的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辊筒体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往往会产生针孔、划伤等缺陷,目前国 内采用的都是依靠人工检测的方法,检测者凭借肉眼观察印刷辊筒体表面的 缺陷,工作时间长,检测者极易感到疲劳。同时,有些辊筒体表面缺陷小, 这种微小缺陷人的视觉很难发觉,从而会导致大量的漏检和误检,人眼无法 可靠的捕获缺陷的信息。
在此之后出现了频闪光检测法。人的视觉反应方式,类似于照相过程中 光的化学反应,就像化学药品在光的照射下会被激活从而使成像于底片上的 影像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就是增大照相机的快门速度,以缩短光对底片上 药品的活化时间。由于曝光时间短,便能减少模糊,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 显然,人眼摄取图像的速度是不可能加快的,这就要寻找一个相当于照相机 快门的代用品,以便不分散操作者的注意力或加重其负担。频闪光检测法的 原理是具有10~30us的脉冲闪光会引起视网膜静止反应,起到照相机快门的 作用。将该种检测方法进一步发展,即将频闪光源与专用的视频摄像机结合, 通过监视器观察缺陷。虽然这种方法的成本低,但是检测的可信度低,自动 化程度也低。
制造印版辊筒体筒芯的材料,目前国内多采用的是黑色金属,即钢铁材 料,常用钢铁材料有铸铁、碳素钢等,铸铁在铸造时多易产生孔隙和气泡, 造成辊筒表面出现砂眼和凹坑。在完成印版辊筒体筒芯的制造后,凹版辊筒 体筒芯上要先镀上镍层,再镀上铜层,最后镀上铬层,辊筒体在这加工过程 中,表面往往也会产生针孔、划伤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查印刷凹版 辊筒体表面缺陷装置。同时利用本发明的装置来检查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存 在缺陷的方法。
本发明装置包括氙光发射器、扩束镜、聚焦镜、光导棒、光电倍增管、 信号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器和计算机。
氙光发射器、扩束镜和聚焦镜设置在同一光路上,氙光发射器发射的光 束经过扩束镜放大成为直径更大的光束射入聚焦镜;所述的聚焦镜为平凹聚 光镜,即聚焦镜的一面为平面,接受从扩束镜发射过来的圆柱形光束,另一 面为凹面,将圆柱形光束聚焦成平面片形的光束,该光束照射到辊筒体表面 的入射点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辊筒体的轴向平行。
光导棒与辊筒体平行设置,并且设置在辊筒体表面反射光的光路上,可 以全部接收辊筒体表面反射的平面片形光束。光电倍增管的输入端与光导棒 的一端连接,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放大器 的输出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计 算机。
本发明检查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缺陷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束在被检测 辊筒体表面发出的反射光强度与样本辊筒体表面发出的反射光强度,由光电 倍增管转换成电压,通过对照确定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是否存在缺陷,以及 缺陷的位置。
利用本发明装置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出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缺陷,并可 以确定缺陷在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检查印刷凹版辊筒体表面缺陷装置包括氙光发射器1、 扩束镜2、聚焦镜3、光导棒5、光电倍增管6、信号放大器7、自动增益控制 器8和计算机9。
氙光发射器1、扩束镜2和聚焦镜3设置在同一光路上,氙光发射器1发 射的光束经过扩束镜2放大后成为直径更大的光束射入聚焦镜3。聚焦镜3为 平凹聚光镜,即聚焦镜的一面为平面,接受从扩束镜2发射过来的圆柱形光 束,另一面为凹面,将圆柱形光束聚焦成平面片形的光束,该光束照射到辊 筒体4表面的入射点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辊筒体4的轴向平行。
光导棒5与辊筒体4平行设置,并且设置在辊筒体4表面反射光的光路 上,可以全部接收辊筒体表面反射的平面片形光束。光电倍增管6的输入端 与光导棒5的一端连接,光电倍增管6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7的输入端连 接,信号放大器7的输出端与自动增益控制器8的输入端连接,自动增益控 制器8的输出端连接计算机9。
该检测装置的具体检测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5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