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丁醇催化缩合制备异辛醇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54014.0 申请日: 2010-04-23
公开(公告)号: CN101823938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杜志强;叶平平;姜玄珍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7C31/125 分类号: C07C31/125;C07C29/34;B01J27/185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醇 催化 缩合 制备 辛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正丁醇催化缩合制备异辛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异辛醇(2-乙基己醇,2-EH)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用途广泛,可用作生产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己二酸二辛酯)的原料,还可用作柴油和润滑油的添加剂,在造纸、涂料和纺织工业中用作溶剂,在陶瓷行业中用作釉浆分散剂等。异辛醇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羰基合成法、乙醛缩合法两种。以氢甲酰化反应(即羰基合成法)是合成异辛醇的主流生产工艺,如以丙烯与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铑膦催化剂下的氢甲酰化反应合成正丁醛,正丁醛在催化剂下缩合脱水成辛烯醛(2-乙基-1-烯-1-己醛),2-乙基-1-烯-1-己醛加氢生成2-乙基己醇,其合成路线如下:

(1)氢甲酰化合成正丁醛:

CH3CH=CH2+CO+H2==CH3CH2CH2CHO(1)

(2)缩合脱水成辛烯醛:

(3)加氢生成2-乙基己醇:

以烯烃与合成气为原料进行的反应称氢甲酰化反应(又称OXO反应),也是工业上制醛醇的重要反应(Chadwick A.Tolman,Chem.Rev.77(1977)313-348;DetlefSelent等,Angew.Chem.Int.Ed.,39(2000)1639-1641)。但在氢甲酰化反应中需要高压和贵金属催化剂,工艺条件苛刻,催化剂成本高;另一方面,在反应体系中需烯烃和有毒的一氧化碳为原料,而合成工艺中也有大量的含碱废水(李向富等,CN101353213A(2009))。由此可见,该工艺既依赖于石油资源,也有大量的含污废水。

醇—醇缩合成高碳醇,该反应被称为居贝特(Guerbet)反应(Ernest F.Pratt,and Donald G.Kubler,J.Am.Chem.Soc.,76(1954)52-56),即一级醇在200℃左右、高压和醇钠存在下反应,缩合成具有支链的高碳醇,新生成的醇其碳原子数为被缩合醇的碳原子数之和。其反应式为:

因此,根据Guerbet反应理论,异辛醇(2-乙基己醇)可由正丁醇缩合,而正丁醇可由乙醇缩合。而乙醇可由乙烯水合得到,也可由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发酵制取,由此可见,通过Guerbet缩合反应异辛醇可从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制取。

乙醇缩合制正丁醇已有文献和专利报道,如:Wataru Ueda等,Catalysis Letters,12(1992)97-104;杨春等,化学学报,51(1993)79-84;杨可武等,CN1528727(2004);姜玄珍等,CN101530802(2009)。

正丁醇缩合制异辛醇的报道不多。1961年,Miller等(Roberte E.Miller等,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53(1961)33-36)报道了在300℃,15Mpa下,活性铜与磷酸三钾为催化剂,正丁醇缩合制得异辛醇,正丁醇的转化率为41.5%,选择性为75.6%。2004年,Carlini等(Carlo Carlini等,Journal of MolecularCatalysis A:Chemical,212(2004)65-70)报道了用高压釜(压力为8.0MPa),钯衍生物与醇钠为催化剂,以正丁醇为原料缩合制异辛醇,结果表明:在200℃的反应温度下,2-乙基己醇的摩尔数/(Pd的摩尔数*小时)达80。分析正丁醇缩合制异辛醇的报道表明,均采用了高压、强碱(醇钠)或贵金属催化剂的均相催化反应体系。因反应在密闭的高压釜容器中完成,反应生成的水很快会使催化剂失活,而且反应物与产物在强碱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成酸。急待开发由正丁醇催化缩合制2-乙基己醇的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丁醇催化缩合制备异辛醇的方法。

正丁醇催化缩合制备异辛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39.5g硝酸钙溶解于200mL去离子水,加浓氨水调节pH=10~13,得到硝酸钙溶液;将13.2g磷酸氢二铵溶于150mL的去离子水,加浓氨水调节pH=10~13,然后将该溶液滴入上述硝酸钙溶液中,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过夜,沉淀物经抽滤、成型、干燥,500~700℃灼烧5~6小时,制得粒状羟基磷灰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4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