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2884.4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1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余丹;刘应玖;秦海敏;徐庆玉;李翔;王洛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C09J17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酚醛 树脂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并噁嗪是由O原子和N原子构成的六元杂环体系。该类化合物可在加热或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形成类似酚醛树脂结构的聚合物。苯并噁嗪树脂作为一种新型酚醛树脂,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而且克服了传统酚醛树脂在成形固化过程中释放小分子的缺点,制品空隙率低、收缩小或无收缩。充分利用苯并噁嗪单体的分子设计灵活性,通过改变酚类或胺类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可以改善或提高聚苯并嗪树脂的性能。苯并噁嗪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要高于环氧树脂。但双酚A型苯并噁嗪聚合物的粘结性相对较差,耐热性相对较低,特别是用于制备无卤覆铜板时这些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影响了材料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双酚A型苯并噁嗪聚合物用于制备无卤覆铜板时粘结性相对较差,耐热性相对较低的问题,提高其耐热性及改善对铜箔及玻纤布的粘结性,提供的一种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酚化合物与醛化合物及伯胺在有机溶剂或无溶剂的条件下,或者加入过渡金属络合物作催化剂,进行反应合成苯并噁嗪树脂,其中反应物在没有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又称无溶剂(合成)法或熔融(合成)法,反应物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又称溶剂(合成)法或溶液(合成)法。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结构式为式【1】:
式中n2=1-6
R1为:
本发明所述的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醛化合物及伯胺按照摩尔比2.5~2∶1混合均匀,并升温至50~90℃,反应时间0.5-5小时;
步骤2将酚化合物按照酚羟基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0.8~1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物中反应,加热至90-100℃反应5-14小时并除水,然后升温至100-130℃反应1-2小时即得产物。
其中所述的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是将酚化合物与醛化合物及伯胺用溶液合成法制备苯并噁嗪树脂,其中酚羟基、胺基、醛基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0.8~1.0∶1.6~2.5,催化剂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1%-5%wt。
所述的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制备方法,是将酚化合物与醛化合物及伯胺用熔融合成法制备苯并噁嗪树脂,其中酚羟基、胺基、醛基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0.8~1.0∶1.6~2.5,催化剂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1%-5%wt。
本发明在制备双酚A酚醛型的苯并噁嗪树脂的方法中:所述的酚化合物为式【2】,式【2】由双酚A与甲醛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备而成。
所用的醛化合物为甲醛、苯甲醛或呋喃甲醛,甲醛以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形式使用。
本发明所用的伯胺为:甲胺、乙胺、丙胺、烯丙基胺、糠胺、苯胺或甲苯胺。
本发明所用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甲醇、乙醇、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甲苯、二甲苯、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二氧六环、氯仿、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物。
本发明所用的催化剂为过渡金属络合物:这种过渡金属络合物为Zn(OAc)2·2H2O,Mn(OAc)2·4H2O,Mg(OAc)2·4H2O,Co(OAc)2·4H2O,Pb(OAc)2·3H2O,Ni(OAc)2·2H2O,Ca(OAc)2·2H2O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物。
本发明反应合成的苯并噁嗪树脂溶剂制备成苯并噁嗪树脂溶液,所用的溶剂为: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甲苯、二甲苯、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二氧六环、氯仿、DMF中的一种或几种复配物。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熔融方法制备本发明苯并噁嗪树脂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