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52737.7 | 申请日: | 2010-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德;马能武;陈志遥;裴灼炎;李明;刘德军;李欣;赵全麟;吴涛;李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1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测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工程变形监测、地球物理仪器自动记录的多微机分布式测量控制系统。
具体地说,由工控机或PC机做主控制机,通过RS485总线与设在前方的测量控制单元(MCU)相连,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每个MCU可安装1个测量控制模块。不同测量方式的仪器或不同物理量输出的传感器采用不同测量模块,总系统可连接多达250个模块。MCU可脱离主控制机独立进行定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工作,并配有后备电池,具备断电保护功能。MCU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尤其适合无人值守场合使用。
背景技术
对大型建筑物、工程构筑物(如水库大坝、桥樑、隧道等)进行安全监测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目前安全监测系统采用仪器(传感器)种类繁多,所测物理量有很大差别,是一个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目前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有数据采集功能,缺少对仪器控制功能,例如仪器(传感器)自检等;二是仪器(传感器)种类繁多,从仪器(传感器)到测量数字化装置之间传输的虽仅为脉冲数字(计数、频率)或模拟(电压、电流)信号,但测量的范围至少有几百米的直线距离,控制面积范围约1平方千米。由于地域较大,所处的环境亦不相同,长线传输干扰较大,导至测量数据不稳定,模拟信号尤其表现明显。三是受控仪器(传感器)分属于不同厂商设计、生产,其仪器(传感器)自身或安装位置的参考大地零电位也不一定相同,或因仪器(传感器)到测量数字化装置之间传输距离差异导致零电位差异,从而致使监测数据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环境适应性强,能同时有效控制多个不同种类、不同距离的监测仪器,采集、存储、处理多个不同物理量数据的控制测量控制系统:
1.由于仪器(传感器)的输出零参考线可能接地,也可能不接地,必须顾及在系统中出现的两种状态。测量控制单元(MCU)的输入适配器需要浮置,通道转换开关各通道之间零参考线需要相互隔离和浮置,A/D转换的模拟地浮置、逻辑地浮置并在A/D转换芯片引脚下逻辑地与模拟地相接,CPU零参考线浮置并与外控电路(通信、通道转换、自检等)用光耦隔离。不使用通道的信号和零参考线用双路继电器断开。使整个系统的模拟电路、A/D转换电路在测量时或是浮置,或由与所选仪器(传感器)接地端接地。数字电路同样处理,提高系统输入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2.在A/D转换电路前增加一级0.1秒两阶低通滤波,抑制串模高频干扰信号。
3.在滤波器输入端接1MΩ电阻到地,A/D转换器输入阻抗恒定为1MΩ,使仪器(传感器)输出到A/D转换器输入的传输线的电阻产生的压降可控。
4.测量控制单元(MCU)增加二路用光耦隔离的TTL电平输出控制通道。用于控制仪器(传感器)的自检功能。
本发明有以下特点:
1.系统采用统一模块构架,每种模块对应一种传感器,能随时增添模块数量和种类,使系统具有持续扩展组网能力。当需要使用新型传感器时,仅需在系统中增添该类传感器的模块。
2.系统具有对传感器的自检功能。
3.系统具有无人值守功能。
4.系统具有远程控制能力。采用多种通信技术手段混合运行方式,适应既可在小范围内密集布设大量传感器,也可在大地域、空间距离很长的范围内布设传感器并实施测量控制。
5.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所有设置、控制均在嵌入式CPU的软件操作下运行,具有测量传感器随添随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测量控制单元原理框图。
其中:1-输入信号
2-输入输出适配器
3-测量控制模块
4-输出控制信号
5-RS485总线
6-主控机
7-电源模块
8-蓄电池
9-开机控制线
图2-测量控制模块原理框图
其中:10-中央处理器CPU
11-A/D转换模块
12-通道选择器
13-复位控制
14-时钟控制
15-存储器
16-手动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未经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的防止抖动的快速收敛方法
- 下一篇:薄型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