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粉煤灰微晶玻璃彩色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2488.1 | 申请日: | 201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姚树玉;韩野;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8/14;C03B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粉煤 灰微晶 玻璃 彩色 装饰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装饰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通过烧结方法制备而成的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板材是世界上最佳内外墙装饰材料,该产品无放射性、质感如石、光泽度高、颜色可调,广泛用于高级写字楼及星级宾馆内外墙、银行柜台台面、地铁站台墙面及柱面、家庭居室地面等装饰。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是利用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烧结而成的彩色微晶玻璃装饰板材。
中国专利申请号931157552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的配方和工艺,它是将粉煤灰、二氧化硅、石英粉、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钙、纯碱、钾碱、硝酸钠、二氧化钛、萤石、白砒。其制备工艺包括:配料、高温熔化、熔化温度1400℃-1600℃,水淬、成型、高温晶化,晶化温度900℃-1300℃,时间10小时内,退火、脱模,最后对产品进行研磨、抛光、切割、包装即得到成品。
《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05年第一期刘金彩、曾利群公开了一种《烧结粉煤灰建筑微晶玻璃的研究》文章,其结论为: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玻璃生产的常用原料,采用烧结法能制造出微晶玻璃装饰板。粉煤灰用量占配合料的总量为25%~40%,合理的基础玻璃成分为:SiO2 43.0%~55.0%;Al2O312.%~18.0%;CaO 12.0~16.0%;MgO 2.0%~4.0%;Na2O 4.0%~13.0%。
上述两个专利文献存在的不足是:由于粉煤灰成分复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产生的粉煤灰成分存在波动,粉煤灰成分的波动势必引起制备工艺参数发生偏差。一般来说,只有在基础玻璃颗粒开始大量析晶之前使烧结接近完成,才能得到气孔率低、致密度高的微晶玻璃;若由于粉煤灰成分波动导致原料成分变化,则有可能析晶过快使烧结难以继续进行,很难获得致密的产品;再者若粉煤灰成分波动导致原料成分变化而使最后的烧结摊平温度与原有设计的误差超过10℃,往往发生过烧或欠烧现象,使烧结出来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只有解决了粉煤灰成分波动问题,才有可能将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推广应用;另外,也很难获得颜色多样化的产品。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10130.3公开了一种矿渣微晶玻璃,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化学组成为:SiO2 39~67%,Al2O3 5~16%,CaO 4~11%,MgO 5~32%,Fe2O3 6~13%,B2O3 0.1~0.7%,Na2O 0.3~1.2%,Cr2O3 0.1%~1%。该矿渣微晶玻璃是以粉煤灰、铁尾矿、硼泥和Cr2O3为原料,利用熔融法制备而成。该技术采用熔融法,且需要核化剂,并且也未能解决粉煤灰、尾矿由于生产时间、地点不同而存在成分波动问题;。
另外,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彩色微晶玻璃板均是在微晶玻璃粒料的配制过程中加入着色剂得到的,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3112352.6公开了一种含锂尾砂≥80%的彩色微晶玻璃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含锂尾砂80-100%作为玻璃的主要原料,外加适量的晶核剂、着色剂,所制成的彩色系列微晶玻璃,色彩多样:红、绿、米黄、银白、灰色等。这种工艺要加入适量的晶核剂,加入晶核剂后,容易导致烧结过程中析晶过快使烧结难以继续进行,很难获得致密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的、适用于室内外高档装饰的复合粉煤灰微晶玻璃彩色装饰板,这种装饰板材机械性能高、耐热、耐腐蚀、颜色多样。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制备这种装饰板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复合粉煤灰微晶玻璃彩色装饰板是由粉煤灰微晶玻璃粒料与微晶玻璃釉料烧结而来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24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助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体钾锌促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