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粘度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586.3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泳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14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粘度 快速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血液粘度检测的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测量血液及其它生理液体的粘度是最新发展起来的诊断手段,特别对心血管疾病及癌、瘤等疑难病症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现有医用的检测血液粘度的仪器操作复杂且需要的采血良较大。
现有的血液粘度测量方法主要有毛细血管法、旋转法、落体法、振动法、平板法等。如传统的毛细血管重力法通过流体在垂直毛细管中的流动时间对比进行粘度的粗略对比测算,测算的粘度非常不精确,同时时间测定受人为影响较大,有很大的误差;而旋转测试法通过旋转摩擦流体进行测算,其切变率由其旋转的角速度缺点,因此只能在固定的切变率下进行多点的测试,测试时间长,同时由于旋转体本身各处具有摩擦力,以及空气气隙对测量元件有影响,测量精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旋转体本身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磨损,会导致测试误差不断的增加。而就血液粘度测量的装置来说最简单的测量方法是毛细血管法,即Pinkevitch粘度计。例如:中国专利号为98239308.3,发明名称为“智能型毛细管血液粘度计”的粘度计,它有一个玻璃竖管、与竖管下端口相连通有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毛细管,竖管及玻璃毛细管均置于恒温水浴箱中,位于玻璃毛细管下端有一个载重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A/D采集卡向计算机传递信号,与玻璃竖管的入口相连通有塑胶管,与塑胶管相连通有进样管、测试管、吹干管。这种新型的血液粘度计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但是,此种粘度计所用的毛细血管的内径一般为毫米量级,由于毛细管的内径粗,临床使用时对病人来说需要抽取大量的血液,一般所需血液在10ml以上,因此该仪器不适用医院临床适用,第二个不足是该仪器的实验温度是通过恒温水浴箱控制,如果测定温度的范围比较宽,恒温槽的造价高,体积大,也不适用医院临床适用。再如:中国专利号为200510064206.1,发明名称为“一种实时检测人体血液粘度的测量仪”的血液测量装置,该测量仪包括压力源、输液管、微米管、透明毛细管、装有标定液体的标定液体容器、温控单元、数据测量及处理单元、显示模块、控制单元;透明毛细管处于数据测量及处理单元内部,粘度测量采用相对测量法。该发明的实时检测人体血液粘度的测量仪具有能清除操作和读数误差,检测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是,此种测量仪还需设置温控单元等,因此结构复杂,操作不够简便。
血液粘度系指在不同切变率下的表观粘度,因为血液是非牛顿流体,所以血液粘度对切变率有依赖性,既血液粘度是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增高,所以,血液在各个不同切变率下所表现出来的粘度是不同的。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在血液流变学血液粘度测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理想的粘度仪测定应包括1-200S-1剪切范围。切变率的高与低虽然是相对的,但对于血液来说,高切变率可以选择200S-1,中切变率可选50S-1-30S-1,而低切变率测定最好能在1S-1附近进行。因为1S-1附近的血液粘度测定,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除非某种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标本都测定在各个切变率下的粘度值,一般只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粘度值,即测低切下全血粘度和高切下全血粘度和测中切下全血粘度。因为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具有不同的流变学含义,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状况(此时一般无聚集)的血流粘度。中切变率状况下的血液粘度反映的是红细胞既已明显变形又无明显聚集状况下的血流粘度。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可以反映红细胞聚集条件下(此时无变形)的血流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简捷、精确地实现血液粘度检测的血液粘度检测的快速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设计的设计的血液粘度快速检测装置,其要点是:包括进样品针、电磁阀、气压传感器和蠕动泵,其中进样品针上端与电磁阀的一端连接,该电磁阀的另一端经检测管与所述蠕动泵相连,在所述电磁阀和蠕动泵之间的检测管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检测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进样品针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泳,未经蔡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