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发送短信获取出版物内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404.2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施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8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发送 短信 获取 出版物 内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手机发送短信获取出版物内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移动增值业务益发丰富。在这种移动通信业务大发展的情况下,各个运营商都在大力进军增值业务领域,尝试建立各种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
纸质媒体极大丰富,各种媒体刊物内容繁多。现代人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呆在家外,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非已有的媒体获取。而短信是移动手机用户最为熟悉和常用的移动业务之一,因此,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发送短信获取出版物内容的方法,解决了用户搜集纸质媒体信息的需求。
发明内容
研究在移动网络环境通过对媒体内容唯一序列号进行编码,终端通过短信发送对应的文字编码信息请求后台平台将对应媒介的电子化内容推送到用户邮箱或者网络空间以进行保存。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与移动网络无关:
短信的互通通道已经非常成熟,短信可以在各个移动网络中互通,本业务与移动网络无关,可以跨越不同的移动网络开展业务。
获取内容方式简单:
用户通过简单地发送短信即可获取对应出版物内容,实现方式简单便捷;存储方式灵活:
存储方式满足多种方式,用户可以灵活指定各种方式存储系统推送的电子化内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业务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终端发送短信的纸质媒体电子版本的收集方法。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现移动通信领域的信息业务的关键点如下:
1)文章编码:对应的文章的唯一的ID号即可;
2)纸质媒体电子版本索引的信息格式:按照一定的格式如XML或者文本等形式进行信息编码,默认使用文本格式信息编码:
直接使用序列号编码,用一段唯一的ID编码,每一个ID代表一个事先测定好的位置,例如:WXJSJ-200904-123代表了微型计算机杂志-2009年第4期第123篇文章,对应的文章的电子版本事先存储在后台数据库系统;
编码示例信息:
WXJSJ-200904-123
3)纸质媒体电子版本的位置信息的获取:
如果信息成功解析或者客户端解析后的信息成功传递到服务端,服务端将解析的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纸质媒体电子版本收集服务的相关指令。
4)纸质媒体电子版本的获取及推送
将解析成功的解码信息即文章电子媒体编号作为搜索的参数,对媒体电子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搜索和匹配,并将搜索结果内容进行推送到用户预置的媒体空间;
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业务平台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1)内容编码101:
将杂志信息和文章信息编码ID号等信息编码保存;
2)终端部分102:
通过短信将序列号信息发送到网络端;
3)移动网络103:
移动通信网络,负责将终端侧的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送到服务端;
4)信息收发模块104:
负责收取移动网络提交上来的内容编码内容信息;
5)信息解析模块105:
负责解析终端提交上来的信息;
6)业务逻辑模块106:
将用户提交上来的信息转译为系统能理解的指令和调用信息,并负责与其周边的模块进行通信并执行业务逻辑;
7)用户媒体空间107:
负责接收推送模块推送的电子化媒体文档并提供用户媒体管理/浏览接口和UI界面;
8)媒体获取/推送模块108:
负责收取匹配的电子媒体版本并推送到用户预定义存储空间,并通知用户存储结果,通知方式可以采取短信、邮件等方式;
9)电子媒体数据库109:
负责存储电子媒体版本和提供管理上的接口,将搜寻出的匹配结果提供给媒体获取/推送模块,该数据库可以是分布式也可以是集中式;
10)后台管理模块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大功率晶闸管
- 下一篇:硅纳米线晶体管器件可编程阵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