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信与IM消息互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1327.0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施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信 im 消息 互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媒体信息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短信和互联网IM进行互通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越来越紧密,移动增值业务益发丰富。在这种移动通信业务大发展的情况下,各个运营商都在大力进军增值业务领域,尝试建立各种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
IM即时通讯业务是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的应用之一,用户数目巨大,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由于终端的能力,IM在手机上存在很大的限制,很多非智能手机用户不能使用移动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软件,而短信业务是除了语音业务之外的一个业务量巨大的业务,用户对于短信的应用非常熟悉,接纳度也很高,通过短信进行IM消息的传输,扩大IM在移动网络上的应用。
通过短信承载用户的对话消息,系统维持每个用户的与不同对象会话的状态,并代理用户与IM进行互通,实现短信到IM和IM到用户短信通道的传输,这样极大地降低了IM的使用门槛,将手机用户全部变成潜在的移动IM用户。
目前的智能手机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但在全部手机中的比例仍然较小,为此,提出了一种短信和IM进行互通的方法和系统,适用于全部的终端,作为一种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易行,通过短信实现与IM进行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短信和IM互通系统,避免了网络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基于短信和互联网交互平台实现互通,将促进移动互联网IM业务的开展,利于位于价值链上的各方合力推动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与移动网络无关:
短信的互通通道已经非常成熟,短信可以在各个移动网络中互通,基于数据网络的数据域的IM业务互通也不存在运营上的问题,本业务与移动网络无关,可以跨越不同的移动网络开展业务。
终端无需支持上网:
终端的类型和能力差异很大,存在很多终端不能上网或者上网效果很差,而通过短信进行传输消息,使得不能上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或者上网能力较差的终端也能使用本业务。
系统自动维持会话状态:
短信是无状态的,而会话需要有状态,因此系统自动对每个短信或者消息根据时间戳系列进行状态维护,在系统中维护一个独一无二的会话ID,以保证用户的每一次对话的唯一性,同时,每个会话设置一个会话生命周期,防止系统消耗过多的资源。
用户可看到对方昵称信息:
用户在与对方会话的时候,需要知道其会话的对象,因此,平台在登录IM平台后,读取其好友对象的各种属性,在会话下发消息的时候,将会话对象的昵称附加在短信和IM消息上,避免用户对话错误的对象。
系统自动路由会话信息:
系统的会话信息分为两个方向,从短信到IM和从IM到短信,系统平台在其中需要识别一个终端用户的多个会话,不同的会话具有不同的会话对象,系统需要正确路由不同的会话消息,上行短信携带有系统分配的会话对象的ID号,系统在收到上行短信后解析其主叫号码中的扩展序列号,识别出其映射的IM对象,同样,IM下发的消息在系统接收到后将IM对象转换成扩展序列号并附加在主叫号码上,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回复短信到IM会话对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业务使用流程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业务基础之上的通过短信与互联网I M进行互通的方法。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现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信息业务的关键:
短信路由:
在系统下发短信的时候,需要将短信主叫号码追加用户IM账户映射的ID号,在用户收到消息直接回复的时候,短信网关或者短信中心将透传扩展的主叫号码,并路由到系统平台,系统平台对被叫号码即系统接入号的扩展部分进行解析,分离出用户的对话对象,并将消息路由到用户正确的对话对象。
短信解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1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防盗报警装置
- 下一篇:光伏供电预付费智能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