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疏浚船舶水下排泥管道压差值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50927.5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G01L19/14;E02F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疏浚 船舶 水下 管道 差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数值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疏浚船舶水下排泥管道压差值的装置。
背景技术
疏浚船舶的主要任务是为海、江、河的航道、码头等疏浚。其工程作业主要是挖泥、排泥。疏浚船必须装有在水下可以移动的排泥管道,通过排泥管道,将泥浆排出。排泥管道内外的压差值是随着水深、发动机功率、转速、管道中流动的泥浆浓度等变化而发生变化。本发明前,操作人员是凭借工作经验进行排泥的操作,经常发生堵塞排泥管、排泥不及时、空排等问题,效率低下、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水下泥浆以最合理的流速和浓度从排泥管排出。达到该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燥环境下使用的压差传感器如何在水中使用;排泥管在排泥作业中震动非常大,如何保证压差传感器的正常使用;长期放置在水下的压差传感器如何防止侵蚀。
技术方案:为了能让水下泥浆能以最合理的流速和浓度从排泥管排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获取疏浚船舶水下排泥管道内外压差值的装置,通过该装置中的压差传感器获取疏浚船舶水下排泥管道内外的压差值,通过电缆将压差值数据传输到船舶控制台,通过船舶控制台控制动力排泥泵,使压差值保持在合适的数椐。该发明装置主要由:压差传感器、防水装置、防震装置、连接装置(连接电缆、排泥管)组成。
有益效果:由于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压差传感器都不能放置在水中使用,本发明设计了合理的密封装置,使压差传感器能在水中得到很好的使用;本发明巧妙地设计了止退装置,防止了震动造成的松动;本装置与排泥管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了双固定焊接连接的优化设计方案,防止了本装置与排泥管之间的松动和震动;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材料,本装置长期放置在海水中保持不腐不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与排泥管、船舶控制台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偏左视角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偏右视角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装置在获取压差值后,通过与之连接的电缆及时输送到船舶控制台,操作员根据控制设备显示的压差值数据来调控动力排泥泵,使泥浆能以最合理的流速和浓度从排泥管排出。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装置主要由:压差传感器、防水零件、防松防震零件、与泥管连接零件等零件组成。零件①是T型固定法兰,②是橡胶垫,③是传感器安装法兰,④是压差传感器,⑤是L型止退片,⑥是水平固定法兰,⑦是安装架,⑧是固定法兰桶,⑨是填料函焊接法兰,⑩是安装架固定件,(11)是橡胶垫,(12)、(13)、(14)、(15)是O型密封圈,(16)是垫片压块,(17)是橡胶垫,(18)是铜垫片。
压差传感器④通过零件①、②、③、(11)采集排泥管内外的压差,其中零件①的一端与排泥管焊接,可以采集到排泥管内的压力,在零件①上有一个小孔,海水可进入,通过小孔,压差传感器可以采集到海水的压力,压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由电缆通过零件⑥、⑧、⑨、(16)、(17)、(18),等零件传送到船舶控制台。
压差传感器④的防水功能,主要由零件⑤、⑥、⑧、⑨、(12)、(13)、(14)、(15)、(16)、(17)、(18)来实现,其中防松零件L型止退片⑤是防止压差传感器④与零件⑥、⑧、⑨之间的松动而产生进水,零件(12)、(13)、(14)、(15)是密封防水,零件(16)、(17)、(18)是为了压差传感器传输电缆的防水,属夹紧式防水。
为了防松防震,防松零件L型止退片⑤,防止了压差传感器④与零件⑥、⑧、⑨之间的松动,同时也起到了防震的效果,零件⑦夹紧零件⑧、⑩,零件⑩焊接在排泥管上,加之零件①也焊接在排泥管上,这样防止了排泥管与本发明装置之间的松动,防止了本发明装置各零件之间的松动。
本发明装置的外壳主要零件均采用316号的不锈钢制造,如零件①、③、⑤、⑥、⑧、⑨等零件,使本发明装置长期放置在海水中保持不腐不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