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脂褐素)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50434.1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1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鹏;朱晓亮;董萍;丁克祥;左夏林;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萍;丁克祥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K8/04;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清除 面部 老年斑 脂褐素 黄皮 复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的新型外用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除面部老年斑的黄皮酰胺复合纳米乳透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皮制剂技术背景
透皮制剂目前在医药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了,因为透皮制剂具有一般剂型不具备的优势。透皮制剂不受消化道内pH值、食物、药物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避免功效成分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以控制给药剂量、速度,另外透皮制剂在体表给予,使用方便,且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但由于皮肤屏障的特点,可严格限制外源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水、糖、脂质、维生素、无机离子或化妆品功效成分等任何物质通过,包括祛老年斑透皮功效成分等均无法或很难通过完整的皮肤角质层屏障而发挥应有的生物学作用。
事实上,在表皮角质层中存在着潜在的两个通道:一是在每3-10个角质细胞束之间存在较宽的裂缝(宽度>0.1μm);二是在每个角质细胞间存在的均匀狭窄的渗透性较差的通道(平均孔径30nm)。因此,要使功效成分能发挥其作用及优势,必须使它们能够有效地透过表皮这道屏障;而要使这些功效成分透过表皮屏障发挥其生物作用及优势,除非采用一些有效方法突破以下途径:即可逆性地改变皮肤角质层中扁平角化细胞的有序叠集排列结构,增大表皮细胞间隙,并使其类脂质完全流化;增强皮肤表面角蛋白中含氮物质与水的结合能力,提高角质层的水合作用;有效溶解皮肤皮脂腺管内皮脂或腺腔壁上皮脂性分化细胞,降低皮脂腺管内疏水性;通过膨胀和软化角质层,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 从而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在促进其透皮的同时抑制血液流速,使其在皮肤局部浓度增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研发人员不仅在外用产品的配方和工艺流程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而且在溶媒的种类,基质的调配,促功效成分透皮,调节经皮吸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并尝试或研制了一系列皮肤功效成分的靶向载体及转运系统。例如,在透皮制剂中添加有利于促皮肤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天然制剂,如添加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三萜类化合物;精油:包括薄荷油、丁香油、迷迭香油、玫瑰油、茉莉油、熏衣草油、月桂油等;生物碱;内酯;其它:如薄荷醇及冰片等。还有添加一些有利于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合成制剂,如有机酸及其酯类:包括脂肪酸、脂肪酸酯、氨基酸酯、内酰胺酯、胆碱酯等;吡咯烷酮类;磷脂和磷酸盐类;酰胺类;酶类等。其中过去最常用的有二甲基亚砜、十四烷基硫酸钠、月桂氮唑酮、月桂酸、可可脂、松节油、鲨烷等,而月桂氮唑酮已成为一些新的促透皮剂的参照物。这些促透皮吸收合成制剂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溶解皮肤表面的脂质、使表皮蛋白质变性、同时,通过对功效成分增溶或助溶等方式,以增加其穿过皮肤角质层屏障的通透性和它们在表皮各层中的扩散及分布,从而达到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目的。
然而,尽管上述促皮肤渗透剂在促进皮肤功效成分透皮吸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透皮机制中功效成分的来源不同,其理化特性也各不相同,有些是水溶性,有些是脂溶性,有些是醇溶性,还有些是水油双溶或双不溶性,因此,解决上述促皮肤渗透剂与功效成分之间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困难;而且,有些功效成分的分子量小,有些功效成分的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和形态也差异明显,单靠上述促皮肤渗透剂的被动透皮效应,仍不足于使功效成分顺利的透皮吸收并发挥最大的生物学作用,有些功效成分甚至仍无法透皮吸收和发挥其应有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随着上述促皮肤渗透剂大多数是化学合成或半 合成制剂,如使用浓度的加大或使用过于频繁,不仅使产品的成本增加,而且,还将会使皮肤的过敏率和刺激性加大,毒副作用更加明显;此外一些功效物质对热、对PH值、对光照、对氧化反应敏感,因此,即使上述促皮肤渗透剂能促进功效成分透皮吸收,但由于功效成分的不稳定性,在具体配制产品的实施过程中又容易使这些功效成分失活而无法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萍;丁克祥,未经董萍;丁克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50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球状微丸制剂及其工艺
- 下一篇:一种坐便器座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