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高速公路通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708.5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明;徐贵力;姚杰;倪玮基;吕东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E01F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诱导 浓雾 天气 高速公路 通行 系统 | ||
1.一种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高速公路通行的系统,其特征 在于,包括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红外诱导标志布局、匝道区域红 外诱导标志布局、高速公路转弯区域红外诱导标志布局、高速公路 上前方车辆红外诱导标志、收费站和出入高速公路区域红外诱导标 志、车辆上设置的红外探测成像系统、控制红外诱导标志的多层级 控制系统;上述的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诱导标志布局为平行铺设 在道路两侧的红外诱导标志,道路同侧相邻诱导标志之间的间距相 等且道路两侧相对应的诱导标志之间的连线与道路边缘垂直;上述 的匝道区域红外诱导标志布局为在道路交叉点设置提示车辆已经到 达道路匝道与主干道的分离点的红外诱导标志;上述的高速公路转 弯区域红外诱导标志布局为道路两侧不等间隔铺设红外诱导标志, 道路内侧设置的红外诱导标志之间间隔与上述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 侧诱导标志布局的间隔相同,每个道路内侧的红外诱导标志都对应 一个道路外侧设置的红外诱导标志,它们连线与道路边缘垂直,在 上述与内侧红外诱导标志相对应的两个相邻的外侧的红外诱导标志 之间增设有一个红外诱导标志;上述的高速公路上前方车辆诱导标 志大于上述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红外诱导标志布局中的红外诱导 标记;上述的收费站和出入高速公路区域红外诱导标志设置于收费 站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上述的多层级控制系统控制所有的红外诱 导标志发出特定的红外光,上述的车辆上设置的红外探测成像系统 的探测光谱范围与上述所有的红外诱导标志发出的红外光的波长相 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高速公路通 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层级控制系统包括如下几部分:根 据气象系统提供的动态信息决定是否开启红外诱导的监控中心;与 上述监控中心相联接的负责控制区域内红外诱导标志控制的区域控 制中心;与上述区域控制中心相连接的负责路段内红外诱导标志控 制的路段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高速公路通 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诱导标志都发射波长为10~ 12μm的红外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高速公路通 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红外诱导标 志布局、匝道区域红外诱导标志布局、高速公路转弯区域红外诱导 标志布局中的红外诱导标志形状为球形,在其朝向道路方向的位置 设有红外加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 高速公路通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匝道区域红外线诱导标 志布局的红外线诱导标志大于上述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红外诱导 标志布局和高速公路转弯区域红外诱导标志布局的红外线诱导标 志。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 高速公路通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公路上前方车辆诱 导标志为车辆本身的红外辐射,其比上述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两侧红 外诱导标志布局中的红外诱导标志大5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基于红外诱导的浓雾天气 高速公路通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费站和出入高速公路 区域红外诱导标志为文字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7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