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MU MIMO技术的HSDPA调度器和调度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9373.7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魏立梅;赵渊;沈东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2/12;H04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mu mimo 技术 hsdpa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速下行包(HSDPA)接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 MIMO)技术的HSDPA调度器和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速下行包接入(HSDPA)中已经引入多用户(MU)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即:在下行方向,多个HSDPA用户设备(UE)可以共享相同的调度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资源。对于这些共享相同调度HS-PDSCH资源的UE,基于特殊的缺省的训练序列偏移(Midamble Shift)的配置方式给这些UE分配不同的训练序列偏移。这些不同的训练序列偏移用来区分这些UE的无线信道。
具体地,在采用MU MIMO技术的HSDPA中,将小区内Km个训练序列偏移分成M组用以支持M个HSDPA UE以MU MIMO方式共享相同的调度HS-PDSCH资源。M组训练序列偏移的组号分别为0,1,......,M-1。当Km=2时,M=2;当Km∈{4,6,8,10,12,14,16}时,M=2,4。Km和M的取值组合有:1+7*2=15种。
对于每种Km和M的取值组合,M组训练序列偏移中第m∈{0,1,......,M-1}组训练序列偏移中包括的各个训练序列偏移和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信道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在3GPP协议中以特殊的缺省的训练序列偏移配置方式予以定义。在3GPP协议中该方式以图表的形式予以表示。
当KUE≤M个HSUPA UE共享相同的HS-PDSCH资源时,需要给每个UE分配不同的训练序列偏移。对于第k个UE,可以在M组训练序列偏移中选择第mk组训练序列偏移。然后根据分配给该UE的HS-PDSCH资源所占用的OVSF信道码和 第mk组训练序列偏移内包括的各个训练序列偏移和OVSF信道码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分配给该UE的训练序列偏移。分配完毕后,另外KUE-1个UE不能够再选择第mk组训练序列偏移。这里,mk的一个可能取值为:mk=k-1。
现有技术中的HS-PDSCH资源调度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NODEB)在确定分配给第k个UE的调度HS-PDSCH资源和分配给该UE的训练序列偏移所在的组号mk以后,就将分配给该UE的调度HS-PDSCH资源的信息和组号mk通过调度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发送给第k个UE。
步骤102:所述第k个UE监听调度HS-SCCH,并根据调度HS-SCCH上携带的HS-PDSCH资源的信息可以确定分配给它的调度HS-PDSCH所占用的OVSF信道码。该UE根据该OVSF信道码和调度HS-SCCH上携带的组号mk,查询第mk组内训练序列偏移和OVSF信道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分配给它的训练序列偏移。
步骤103:NODEB通过分配给该UE的调度HS-PDSCH资源和训练序列偏移将该UE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数据块发送给该UE。
步骤104:该UE通过分配给它的训练序列偏移和调度HS-PDSCH资源接收NODEB发送给它的HS-DSCH数据块。
步骤105:该UE在接收到NODEB发送的HS-DSCH数据块以后,如果该UE对该数据块正确译码,该UE就生成确认(ACK)信息;否则,该UE就生成非确认(NACK)信息。同时,该UE将根据接收到的调度HS-PDSCH的信噪比(SNR)确定HS-PDSCH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步骤106:该UE通过与调度HS-SCCH配对的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将该HS-DSCH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和最新的HS-PDSCH的CQI信息反馈给NODE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