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9238.2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滨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8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液晶显示 设备 背光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设备,准确地说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 背光源结构,该结构组织方便、制作成本低廉。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设备中的背光源装置是由前框、中框、后框及发 光板和液晶玻璃罩板组成,前框固定液晶玻璃罩板,中框固定发光板, 后框形成保护层,前框、中框、后框合起来通过螺钉固定成型,这种 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这种结构的前框、中框、后框均由冲压和 注射成型,由于液晶显示器面积的制约,前框、中框、后框必须通过 大型模具进行制作,开发费用高昂;其二,目前液晶玻璃生产厂商没 有统一的标准来近似生产,就是说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根据厂商的不 同,大小不一,即使是单一厂商玻璃的升级换代速度极快,造成模具 开发后需要不断的设变以兼容玻璃的升级,修改维护传统模具的费用 巨大;其三,随着液晶电视尺寸的不断加大,结构件的厚度和材料的 成本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增加厚度可增加机械强度,成本和重量 也是大幅增加。因此传统的结构带来更加突出的矛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来改变原有液晶显示设备 中背光源结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 背光源结构,该结构制作方便、重量轻、成本低、结构紧凑,可大幅 度降低液晶显示设备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地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 结构,该结构便于组装,可应用于各自型号的液晶显示设备。
因此,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结构,该结构包括有发光板和 遮照在发光板上方的液晶玻璃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和所述 液晶玻璃罩板的边缘对应插设置有边框,边框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 分,至少两个边框的边缘具有卡槽,其它的边框对应卡槽的一端具有 卡条,卡条与卡槽配合,通过卡合结构,使得该背光源结构稳固。
所述结构,利用边框,简化了原有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将原有 的前框、中框及后框改为边框,得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且边框的制 作较原有的前框、中框及后框制作、组装更为方便。
所述边框内嵌设有发光源及导光装置(发光源及导光装置在下文 中简称为发光源),且所述边框中上下两个边框内嵌设发光源,且上 下两个边框的外端部具有卡槽,左右两个边框对应卡槽的部位设置有 卡条,卡条与卡槽的配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边框之间的连接。
所述发光源设置于边框的内侧。所述发光源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 边框的内侧,也可以设置于边框的底部的任意部位,总之只要能够对 发光板产生作用即可,但是发光源设置于边框内侧的方式最安全可 靠,这样使发光源得到边框的保护,不会受到外来的影响或干扰。
所述卡槽,设置于边框的外侧。
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卡条的横截面也为T形结构, 所述卡槽和卡条的结构,使边框的连接稳固,不会轻易脱落。
具体地说,所述边框覆盖发光板和液晶玻璃罩板,形成四边形结 构,其中长度长的两条边框设置有发光源,同时在该长度长的两条边 框内侧设置发光源,外侧设置卡槽,长度短的两条边框则端部向长度 长的两条边框伸出卡条,所述卡条嵌设于卡槽内。
所述长度长的两条边框之间设置有托板,托板两端连接或固定于 长度长的两条边框上。
为了更好地对液晶玻璃罩板及发光板进行包覆,一种更好的方式 是:所述至少两个对称的边框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外包框,外包框向上 嵌卡液晶玻璃罩板。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对制作边框模具的要求,降低 制作成本。
上述外包框,其通过卡扣结构与边框进行固定。
本发明采用边框的固定发光板和液晶显示罩板的方式,简化原有 前框、中框、后框的结构,边框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制作 成本很低,且边框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以适应不同的液晶显示设备 的尺寸,结构简单、实用,组装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做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 本发明的实施包括液晶玻璃罩板1、发光板2、左边框3、右边框4、 上边框5及下边框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滨,未经李海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9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时域反射装置
- 下一篇:光互连芯片间的微型转向耦合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