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的模块化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47836.6 | 申请日: | 2010-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正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正扬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15/02;F21V17/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张绍严;王大珠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块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类,特别涉及一种光源的模块化结构,尤指一种将光源模块化设计的光源的模块化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已经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种发光源了,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耗电量少、环保与体积小等优点,非常符合目前强调节能的需求,而早期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不足,常被应用在指示灯与显示板的发光上,近年来由于材料及技术的突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提升,尤其是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更使得发光二极管渐渐的取代了目前传统照明设备。
但当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会需要一散热模块来进行散热,一般而言,都会将发光模块设计为鳍片造型,由该鳍片造型的设计,以达到最大的散热面积。
然而上述发光二极管于使用时,仍存在下列问题尚待改进:
1、目前的发光二极管已经应用于各式各样的路面照明上,由于路灯都设置于户外,而户外常常会因为下雨或灰尘等异物阻塞了散热模块,导致散热模块散热效果不佳。
2、目前的发光二极管都是一体化设计,并没有人设计出将发光模块模块化的产品,无法应用于现今对于照明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的模块化结构,解决已有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模块容易阻塞,导致其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及现今没有将发光模块模块化生产的问题。
一种光源的模块化结构,包括:
至少一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括一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与一散热模块,其中,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发光二极管由该散热模块进行散热,该散热模块又开设有至少一呈垂直的散热孔;
一灯壳,该灯壳开设有至少一孔洞,各孔洞对应设置于各散热孔。
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利用一灯罩以进行覆盖;
其中该孔洞为纵向排列;
其中该孔洞为横向排列;
其中各发光模块利用一电源模块进行驱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包括呈垂直的散热孔,当本发明作为路灯使用时,可以由该散热孔以排除雨水、灰尘等异物,改善了已有路灯散热模块常常被异物所阻塞,导致其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发光模块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如此,工厂可以生产数个发光模块以进行销售,而路灯的灯壳厂商即可以根据发光模块的数量与位置来决定灯壳的大小以及灯壳上所需散热孔的位置与大小,具有将发光模块模块化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与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
至少一发光模块1,该发光模块1包括一电路板11、至少一发光二极管12与一散热模块13,其中,该发光二极管12设置于该电路板11上,该发光二极管12由该散热模块13进行散热,该散热模块13又开设有至少一呈垂直的散热孔131,该发光二极管12利用一灯罩14以进行覆盖;
灯壳2,该灯壳2开设有至少一孔洞21,各孔洞21应设置于各散热孔131,该孔洞21可纵向、横向排列。
其中,该各发光模块1利用一电源模块进行驱动。
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就本发明的使用情形说明如下,如附图3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由于本发明包括散热模块13,该散热模块13包括至少一鳍片(图面未示),由各鳍片的设置,可以获得最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如附图4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当户外下雨或是灰尘较多时,可以由该散热孔131令雨水或是灰尘快速通过该散热孔131,避免异物阻塞散热模块13,可得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如附图5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由于本发明的发光模块1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如此,工厂即可以生产数个发光模块1以进行销售,而路灯的灯壳2厂商即可以根据发光模块1的数量与位置来决定灯壳2的大小以及灯壳2上所需散热孔131的位置与大小,若亮度不足时,灯壳2厂商即可以配合客户需求增加发光模块1的数量,又当亮度过亮时,灯壳2厂商同样可以配合客户减少发光模块1的数量,因此,本发明具有发光模块1模块化的实用进步性。
并且,本发明的各发光模块1可分别利用一电源模块来进行驱动,以达到各种的组合需求。
如附图6所示,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灯壳2的孔洞21也可以设置为不同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正扬,未经林正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