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7316.5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宪;朱卫;张振宇;李国华;邵杰;张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尤其是上下壳焊接式横向摆臂。
背景技术
在车辆连接车轮转向节和副车架等中使用的摆臂一般充当横向摆臂。在设计这种摆臂时,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其中一些目标是相互矛盾的,为了使结构尽可能的轻量化,最好把摆臂做成薄壁或者使用轻质材料,但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其承载能力。另外还应考虑到装在整车中在遇到不同载荷的时候,个别部位遇到的应力很大而其他部位应力很小。
目前,传统的车辆悬架的摆臂将其制造成铸件或者锻造件,这样致使其重量明显增加。为了使重量尽可能的轻,构件强度尽可能的高,并力求使摆臂几何形状与受到的载荷相匹配,若是单单从制造工艺上改进,局限性很大,且在批生产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传统的摆臂也做成上下壳式的,但是上下壳的加强筋很多,这对于冲压工艺来说加工难度大,对模具的要求高,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式的上下壳焊接式横向摆臂,其质量轻、强度高、制造成本低。
用于车辆悬架的摆臂,包括至少3个支承件(3、4、5)和1个将支承件连接在一起的双壳式连接件,所述双壳式连接件由上壳和下壳沿垂直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所述双壳式连接件的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凹”形。
相比传统的铸件或者锻压件结构,本摆臂省去了传统的加强筋,减少了对模具的要求,减轻了重量,因为连接件的各个零部件经设计都可以更好地与应力相适应。由于减轻了重量和节省了材料,从而减少了成本。
进一步改进为,双壳式连接件(7)的“凹”形槽位于上壳(1)上。所述上壳的恒定壁厚大于下壳的恒定壁厚,可进一步减少所需材料,降低成本。所述支承件(4)、支承件(5)和双壳式连接件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承件(3)和和双壳式连接件螺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由多个零件构成的摆臂的结构应匹配于所受的应力,除了适当的选择材料外,也可以通过各个零件的几何尺寸来匹配,特别是,各个零部件的壁厚及形状分别与所受的载荷相适应,如根据各部分的受载荷程度来调整“凹”形槽的有无及深浅。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摆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摆臂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摆臂的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摆臂的左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摆臂沿A-A线的截面视图;
图6是图2所示摆臂沿B-B线的截面视图;
图7是图2所示上壳1沿A-A线的截面视图;
图8是图2所示上壳1沿B-B线的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
上壳1,下壳2,球销3,轴套4,轴套5,螺栓6,双壳式连接件7。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展示了一个用于车辆悬架的左摆臂,该摆臂具有三个支承件3、4和5,它们通过双壳式连接件7连接在一起,这里的支承件4和支承件5分别设计成一个通孔的套筒,直接焊接在连接件7,支承件3设计成球销形式,并通过螺纹6与双壳式连接件7连接在一起,轴套4基本垂直于连接件7所在的主延伸面,轴套5基本在连接件7所在的主延伸面内。双壳式连接件7由上壳1和下壳2沿垂直方向叠置焊接在一起,其至少局部的横截面呈“凹”形。
从图5至图8可以看出,上壳1和下壳2围成连接件7的截面成“凹”形,“凹”形槽位于上壳1上,且其深浅、形状不一,根据各部分的受载荷程度来调整凹深的大小,这样连接件7的寿命就得到了保证。
另外,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来,上壳1的壁厚大于下壳体2的壁厚,上壳1和下壳2之间采取简单的对接焊接形式,可以成本低廉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临边防护栏杆
- 下一篇:水泥浇灌辅助定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