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6734.2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于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于展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C02F1/32;F03B3/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节能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涉及的是一种利用水流自发电产生臭氧、紫外线杀菌水的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灾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水体消毒、净化,同时也适用宾馆、餐饮、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在短时间内用水量多的场所。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表明,现在,因饮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万人患有心血管疾病,7000万人患有胆结石,9000万人患有肝炎病,3000万人死于肝癌、胃癌,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丧生。目前已从水中检测出2200多种有机化学污染物,存在于自来水中的就有785种,其中致癌物20种,可疑致癌物23种,促癌物18种,致突变物56种。
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3个部委联合签发的文件指出:全国79%的人口正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其中有7亿人饮用含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7亿人饮用高氟水……。
国内一项历时5年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生活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以触目惊心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自来水没有一处可生饮,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与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饮用水水质之差正日益严重威胁着12亿人的健康和生存。“饮水净化刻不容缓”,人类想要生存必须解决好饮用水的净化问题。
臭氧又称超氧、强氧或重氧,分子符号:O3,英文名称“OZONE”。其浓度高时呈淡蓝色,最早源于公元1785年德国人凡马隆,发现雷雨后空气特别新鲜,而且具有独特草鲜味而知其存在。到公元1840年德国人Shobein以希腊字“OZONE”命名之。“OZONE”具有新鲜空气的意思。
臭氧的性质比氧(O2)活泼,重量为氧气的1.5倍,氧化能力仅次于氟,杀菌力为氯3000倍。臭氧能于短时间内将空气及水中的浮游细菌消灭,并能中和、分解各种有毒物质,去除一切恶臭,并能漂白、澄清水中污染杂质。
臭氧是由三个原子氧(O)结合而成的(O3)。当臭氧产生时,臭氧分子结构中的第三个原子氧会不断地从此结构中游离或逸出。当逸出时会于瞬间产生极大的杀菌、解毒、漂白、脱臭等氧化作用。臭氧如果未与其他物质产生氧化反应,也会自行分解为纯氧(O2)。
臭氧因卓越杀菌、解毒、漂白、脱臭能力,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
臭氧的用法有多种:
喝臭氧消毒过的水、妇女保健、用臭氧水清洗伤口、外科伤口换药、臭氧有治疗皮肤病和美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臭氧家电,像臭氧发生器、臭氧空气消毒净化器、家用臭氧果蔬杀毒机等开始走进我们的家庭。
臭氧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国家P3实验室首次证明臭氧可以有效灭杀SARS病毒,具有优越的高效性、高洁性、方便性。它对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细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乙肝病毒抗原、甲型肝炎病毒抗原、甲型流感病毒以及对“剧毒之手”的艾滋病病毒都有十分迅速的杀灭作用
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杀菌主要是利用254um的波长紫外线光。此波长的紫外线光,即使是在微量的紫外线投射下,也可破坏一个细胞的生命核心——DNA,因此阻止细胞再生,丧失再生能力使细菌变得无害,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象所有其它紫外线应用技术一样,这种系统的规模取决于紫外线的强度(照射器的强度和功率)和接触时间(水、液体、或空气暴露在外线下的时间长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臭氧、紫外线在消毒杀菌的特殊功能没有被人类充分利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流量节能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产生臭氧、紫外线杀菌水,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医疗和水处理,可以杀灭生活用水通过管道及水塔时会产生二次污染滋生各种细菌,完全去除蔬果表面的农药,当人们生活用水管道及终端装上产生臭氧、紫外线杀菌水的装置时,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并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于展,未经黄于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6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