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式油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6416.6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邓晓辉;吴应湘;魏从达;许晶禹;杨云;罗东红;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胡小永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油水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石油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陆上及海上采 油平台的复合式油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所采用的分离原理有:重力、离心、过滤、静电、破乳等, 初期分离设备,一般均采用一种分离原理进行油水分离,近年来应用 多种分离原理结合起来进行分离的设备是发展方向。例如专利 CN2569538Y公开了一种高效油水分离器,描述的是一个主要采用重 力分离原理的分离装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的发明专利螺旋流 道膜油水分离装置(专利公开号:CN1299693.A),采用了离心原理 和膜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分离的设备和方法;在现实生产中,往往需要 对大量的油水混合液进行快速分离,重力原理和膜技术都是有效的分 离技术手段,尤其是膜技术特别适用于油水的精细分离,但两种技术 的处理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导致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
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75999.3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梯型管、 螺旋管及重力沉降容器组成的分离系统,利用离心、重力、膨胀复合 原理对油气水进行分。该发明结构简单、处理快速、体积适中,但由 于螺旋管的旋转半径尺寸限制,产生的离心加速度较低,因此不适用 于含油污水的精细分离。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油气水分离装置采用单一 或复合分离原理在处理速度和精细分离方面的不足,提高分离效率, 改进分离技术,减轻分离装置重量。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复合 式油水分离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旋流管本体、梯型管本体和 第二旋流管本体,所述梯型管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下水平管、上水平 管以及与所述下水平管、上水平管垂直连通的若干等间隔的垂直管;
所述第一旋流管本体的第一水平进液管与管径相同的第一旋流 管相切连接,在第一水平进液管内安装第一导流板,在所述第一水平 进液管的内腔形成竖立的拱形,所述第一旋流管的侧壁具有与所述竖 立的拱形相同形状的开孔,所述第一水平进液管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 与第一旋流管以T形接头方式相切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旋流管顶部 的第一旋流管顶部出口连接第一流量控制测量系统,作为第一出油 口;
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旋流管底部的第一水平出液口与所述梯型 管本体的下水平管的进口连通,下水平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旋流管本 体的第二水平进液管连接,所述梯型管本体的上水平管的出口连接第 二流量控制测量系统作为第二出油口;
所述第二旋流管本体的第二水平进液管与第二旋流管相切连接, 设置于所述第二旋流管顶部的第二旋流管顶部出口连接第三流量控 制测量系统,作为第三出油口;
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旋流管底部的第二水平出液口连接第四流 量控制测量系统,作为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进液管与所述第一旋流管采用螺旋渐近线 方式连通,所述第一水平进液管的出口具有由圆变方的过渡段,第一 水平进液管经过270°角度后与第一旋流管连接,连通处的孔截面为 矩形。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水平进液管内安装第二导流板,在所述第二 水平进液管的内腔形成竖立的拱形,所述第二旋流管的侧壁具有与所 述竖立的拱形相同形状的开孔,所述第二水平进液管通过所述第二导 流板与第二旋流管以T形接头方式相切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进液管与所述第二旋流管采用螺旋渐近线 方式连通,所述第二水平进液管的出口具有由圆变方的过渡段,第二 水平进液管经过270°角度后与第二旋流管连接,连通处的孔截面为 矩形。
优选地,所述梯型管本体的垂直管的管径小于下水平管和上水平 管的管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出液口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旋流管的管 径,所述第二水平出液口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旋流管的管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量控制测量系统包括由管线依次连接的止回 阀、电动阀、流量计、压力调节阀和压力变送器;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测量系统包括由管线依次连接的止回阀、电动 阀和压力变送器;
所述第三流量控制测量系统包括由管线依次连接的止回阀、电动 阀、流量计、压力调节阀以及压力变送器;
所述第四流量控制测量系统包括由管线依次连接的压力变送器、 电动阀门、止回阀、流量计以及缓冲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6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式过滤机的滤布
- 下一篇:防止盐类结晶器排料口结晶堵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