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46397.7 申请日: 2010-04-13
公开(公告)号: CN101898907A 公开(公告)日: 2010-12-01
发明(设计)人: 王宏燕;赵伟;刘志华;李涛;李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5F11/08 分类号: C05F11/08
代理公司: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费碧华
地址: 150030 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合 微生物 制剂 及其 作物 秸秆 降解 中的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是由纤维素分解菌和表面活性剂按1∶2~2∶1的体积比配制而成,所述纤维素分解菌属于木霉属丝状真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3662),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首先将秸秆用土壤或者堆肥浸渍至接近腐烂,用酒精对接近腐烂秸秆进行表面灭菌后,剪成1~3cm长小片段,将半腐熟秸杆小片段用灭菌金属镊子转入装有25mL 95%乙醇的平板中,浸90s后取出转入新的灭菌平皿内侧,待表面酒精晾干(5~10min)后用灭菌金属镊子转入PDA固体培养基平皿中,用塑料薄膜密封平皿,将平皿顺置培养8d后倒置培养5~10d,在生长真菌菌落边缘挑取小块菌落,转入PDA固体培养基平皿中培养,若发现生长有杂菌,挑取菌落边缘转入新的装有PDA固体培养基的平皿中继续纯化,得到纤维素分解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DA固体培养基为: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成品32-34g、琼脂粉8-10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或生物表面活性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PEG60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吐温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产生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例如铜绿假单孢菌产生含鼠李糖的糖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从常年堆积的各种秸秆堆下面的土样和牛场的堆肥中,在低温培养条件下(5~10℃),经过细菌富集培养、血平板划线初筛、蓝色凝胶平板法复筛而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属于槐糖脂类,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于2010年3月11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3661,在低温条件下,其发酵液排油直径均大于3cm,发酵液表面张力低于40m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发酵液,其发酵培养是在温度35~37℃,pH值6.8~7.2的条件下进行,接种量为5~7%,培养基为:蔗糖30-31g/L,酵母膏1-1.1g/L,NH4NO31-1.1g/L,Na2HPO41-1.1g/L,液体石蜡5-6ml,无机盐溶液体积比浓度(v/v)为3-3.2%。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方法,是将按所述纤维素分解菌和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所述比例是按1∶2~2∶1的体积比配制。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均匀地施在新鲜秸秆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用量为新鲜秸秆重量的4~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63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