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准光学技术的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5589.6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升伟;李靖;孙茂华;王振占;姜景山;王宏建;蒋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S13/00 | 分类号: | G01S13/00;G01S7/02;H01Q1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光学 技术 星载双 极化 毫米波 辐射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星载毫米波辐射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准光学技术的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
背景技术
星载毫米波辐射计是一种被动式的微波遥感器,用于全天时、全天候地观测全球大气温度和湿度、水汽含量、降雨量等空间气象资料,在大气探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研究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实现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减少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现象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星载毫米波辐射计要求探测精度高、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性高等特点,本辐射计就是为满足上述要求所设计的,适用于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探测系统。
传统的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如附图1所示,其极化分离器由毫米波器件完成,且它的天线仅包含一个抛物型反射面。
对于星载毫米波辐射计系统,系统灵敏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传统的毫米波器件极化分离器,插入损耗较大,而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例如在150GHz频段可以达到3dB,信号损耗50%,对系统的直接影响是接收机本机噪声功率较大,导致系统灵敏度下降从而使探测精度降低。而且毫米波器件极化分离器通常为波导结构,器件内部设计复杂,对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容易造成机械接口失配而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传统的传统的毫米波器件的极化分离器插入损耗较大,而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导致的系统灵敏度下降,以及波导结构的极化分离器内部设计复杂加工精度很高,容易造成机械接口失配而影响系统性能等缺陷,从而提出一种采用准光学技术的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采用准光学技术的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该辐射计包含:由一个抛物型天线反射面、馈源、波导结构的极化分离器和两个毫米波接收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天线反射面包含:一个抛物型的一次反射面和间隔一定距离的平面二次反射面,该平面二次反射面用于将极化分离后的水平或垂直极化波反射至一毫米波接收机;所述的一次反射面和二次反射面的材料选用LY12铝合金或根据不同卫星型号的设计和建造规范要求选用。
所述的极化分离器采用准光学极化栅网,该极化栅网由由平行分布的金属丝固定在金属框架上形成且g<<λ/2,d<g,其中g表示相邻金属丝之间的间距,d表示金属丝直径,λ表示入射波波长;
所述的极化分离器,位于所述的平面二次反射面的下方,且所述的极化分离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该夹角范围为:30°~60°。该极化分离器用于将一次反射面反射的信号分离为折射和反射两路信号,分别进入所述的两个毫米波接收机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所述的平行分布的金属丝采用钼丝,该钼丝间距小于二分之一入射波的波长且所述的金属框架为圆形或正方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毫米波接收机具体包含:射频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滤波器、检波器、积分器和低频放大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准光学极化分离器的星载双极化毫米波辐射计克服了传统的双极化辐射计本机噪声功率大,系统灵敏度较低的缺点,在体积重量相当、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灵敏度,满足了星载毫米波辐射计探测精度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高频率毫米波辐射计,优势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双极化毫米波接收机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采用准光学技术的毫米波辐射计组成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圆形金属框架的钼丝极化分离器;
图3-b是本发明的方形金属框架的钼丝极化分离器;
图4是钼丝极化分离器的金属丝直径与相邻金属丝之间间隔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毫米波接收机组成框图。
附图标志:
1、一次反射面 2、二次反射面 3、准光学极化分离器
4、馈源 5、毫米波接收机 6、波导极化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辐射计由天线、准光学极化分离器3、毫米波接收机5组成。天线由一次反射面1和二次反射面2组成,一次反射面1是抛物型天线反射面,二次反射面2为平面反射面,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二者的作用是接收目标信号入射流并馈至毫米波接收机。一次反射面1和二次反射面2的尺寸,根据不同星载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材料可选用LY12铝合金或根据不同卫星型号的设计和建造规范要求选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5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