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储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5579.2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秦申二;贾屹海;马金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00 | 分类号: | E03B11/0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朱业刚;王凤桐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储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储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的水资源匮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在很多缺水的地区,人们的饮用水、生活生产用水都存在短缺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地区的降水不规范,造成这些地区长时间干旱。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很多地区打水井,但由于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很短缺,因此打的水井经常靠雨水、河水等来维持水量,并且这些水没有经过过滤,不适合饮用;尽管水在长时间沉淀后可变得清澈些,但时间长后,水容易变臭,变质;而且井里的水很快就渗入地下,或蒸发掉,这样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雨水。
CN101046103A公开了一种水收集净化储存设备,图1为该水收集净化储存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上面开口的储水容器,该容器壁为防水结构;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集水井,集水井设有井盖,井壁为透水结构,可与储水容器之间进行水交换;其中,集水井和储水容器之间填充有细砂填料,填料上面铺有透水表层。该设备虽然可以达到水收集净化储存的目的,但是,由于该设备的储水容器只是通过储水容器的上面开口来收集水,一方面,收集水的面积较小,储水量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储水容器中的水会通过上面开口蒸发,造成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将河水、雨水、湖水、雪水等收集净化并且具有较大的储存能力的设备,同时使储存水源能够避免因自然蒸发所造成的损失,且能够长时间保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储水装置集水来源受限、储水自然损失且水源易变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集水来源限制、能够减少储水自然损失并能够长时间保持水质的净水储水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储水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
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由密闭层密闭,内部充满净水材料,且侧壁和/或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和底部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
至少一个进水井,所述进水井位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所述进水井为由渗透层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进水井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外部连通;以及
至少一个出水井,所述出水井位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部,所述出水井为由渗透层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出水井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外部连通;
所述进水井和出水井嵌在所述净水材料中,且所述出水井与所述进水井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储水容器在所述进水井与所述出水井之间连线方向的长度的10-90%。
本发明的净水储水设备能够将河水、雨水、湖水、雪水等各种天然水资源引入到进水井,进而通过储水容器内填充的净水材料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净化,净化后的水源可通过出水井取出;通过在储水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进水井解决了集水来源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多渠道集水;通过将顶部利用密闭层密闭,可以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因自然蒸发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将储水容器的侧壁和/或底部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和底部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能够在防止储水容器中的水源向地下渗透的同时,使水源与地气有效连通,保证水源长时间保鲜不变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水收集净化储存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净水储水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净水储水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净水储水设备沿1-1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发明的净水储水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净水储水设备包括储水容器1,所述储水容器1的顶部由密闭层11密闭,内部充满净水材料6,且侧壁5和/或底部16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气防渗层构成,侧壁5和底部16的其余部分包括防渗层;
至少一个进水井2,所述进水井2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部,所述进水井2为由渗透层7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进水井2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以及
至少一个出水井3,所述出水井3位于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部,所述出水井3为由渗透层8构成的竖直腔体且包括第二开口,所述出水井3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储水容器1的外部连通;
所述进水井2和出水井3嵌在所述净水材料6中,且所述出水井2与所述进水井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所述储水容器1在所述进水井2与所述出水井3之间连线方向的长度的10-90%,优选为3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55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