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4927.4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9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安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件 密封 性能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件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特别是高温、高压蒸汽条件下对密封 件密封性能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保证密封件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使用时,能够做到安全密封无泄漏,需要 对密封件进行蒸汽密封性能抽样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为积液法,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
该检测装置主要由蒸汽发生器19、高压釜13、压力表(传感器)5、温度计(传感 器)8、检测试样9、辅助密封圈10、引漏管18和量筒组成。检测时,高温、高压蒸汽 由蒸汽发生器1进入高压釜13,当密封件(检测式样9)发生泄漏时,泄漏的蒸汽将积 聚在由检测试样9和辅助密封圈10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引漏管18流入量筒内,工作人 员根据量筒内最终收集到的液体判断该检测式样9的密封情况。本测试方法看似可行, 但由于密封件泄漏量通常很小,而且辅助密封圈通常也会存在泄漏,再加上蒸汽在引漏 管的管壁粘附,导致量筒中基本收集不到积液或收集到的积液很少,因此采用积液法检 测装置根本无法准确测量密封件的蒸汽泄漏量,特别是对于密封件存在微小泄漏量的情 况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密封件的泄漏率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封件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 用于加热介质使其产生蒸汽和压力的蒸汽发生器、具有内腔的高压釜、控制系统,所述 的高压釜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加载在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待测密封件以及辅 助密封圈,所述的辅助密封圈位于所述的待测密封件的外侧,且所述的待测密封件和辅 助密封圈之间围成泄漏检测腔,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内腔与所述的高压釜的内腔之间通 过蒸汽供气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泄漏检测腔相连通的检测气路、 与所述的检测气路相连通的工作气体供气系统,在所述的检测气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的 泄漏检测腔的下游的湿度仪以及流量仪
优选地,所述的工作气体供气系统与所述的检测气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地,所述的检测气路与所述的泄漏检测腔构成闭合的循环检测回路。
或者,所述的检测气路与所述的泄漏检测腔构成开放的检测回路,所述的检测气路 的一端与所述的工作气体供气系统相连通,所述的检测气路的另一端与大气或工作气体 收集装置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的检测气路保持恒温的伴热管,所述的 伴热管与所述的高压釜的内腔相连通形成蒸汽循环通路。
优选地,所述的检测气路上还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的循环泵位于所述的湿度仪的下 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检测装置检测密封件密封性能的方法,它包括如下 步骤:
A)、将待测密封件以及辅助密封圈放置在高压釜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按预定比 压进行加载紧固;
B)、向检测气路中通入干燥的工作气体,直至所述的检测气路以及泄漏检测腔中充 满上述干燥的工作气体,将蒸汽发生器中的蒸汽通入所述的高压釜中,并保持所述的高 压釜内腔中的蒸汽压力为设定值;
C)、测量并记录检测气路中的初始相对湿度RH0;
D)、所述的高压釜在设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持设定时间T,所述的工作气体在所述的 检测气路和泄漏检测腔中形成闭合循环的检测回路,并保持所述的工作气体始终在所述 的检测气路和泄漏检测腔中流动,所述的检测气路中的工作气体与所述的高压釜内的蒸 汽温度保持一致;
E)、测量并记录检测气路中的相对湿度RH1;
F)、计算待测密封件的平均泄漏率
湿度变化ΔRH=RH1-RH0,
平均泄漏率Lra=(RH1-RH0)×d2×V/T,
其中,V为所述的检测气路和泄漏检测腔内工作气体的体积,d2为该检测气路中的 工作气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密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检测装置检测密封件密封性能的方法,它包括如下 步骤:
A)、将待测密封件以及辅助密封圈放置在高压釜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按预定比 压进行加载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4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颗粒包装机落料装置
- 下一篇:汽车多桥动力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