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雾和免消毒便携式鼻喉检查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4688.2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刚;骆永明;白龙;姚胜利;万燕玲;马红章;马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233 | 分类号: | A61B1/233;A61B1/267;A61B1/07;A61B1/0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毒 便携式 检查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耳鼻喉科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耳鼻喉科的临床上,基本还在使用头镜以及传统精典的鼻喉内窥镜 来做检查。
但是头镜有以下不足:1、观察角度受限;2、无法对病变作近距离的观看; 3、不能将观察到的东西数字化。
传统经典的鼻喉内窥镜也有以下不足:
1、由于图像显示系统庞大,只能用于医院的腔镜检查室和手术室,在门 诊无使用条件,也不方便移动,因此门诊大夫只能要求患者在腔镜室进行检查。
2、传统鼻喉镜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高压或浸泡消毒,其最短消毒时间不 能低于半个小时。门诊患者多,一个患者检查完成后,另一位往往要等很长时 间才能进行检查,有的患者甚至需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才可能轮到检查,时效性 很差。
3、起雾:由于鼻喉腔道存在大量的人体水蒸气,传统窥镜的光学传像镜 面表层容易凝结水气,形成雾层,因此其使用前用加热至六十度左右的生理盐 水(浸泡液不能重复使用)浸泡镜体部分十几分钟后再进入人体进行观察,但 时间一长镜体温度下降后仍不能避免起雾;还有的防雾方法是防雾剂的使用, 但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且不方便。
4、有一些病人在做气管插管的时候,由于病人本身气道结构的特殊或者 气管异物的存在,造成插管难度增加,这时候需要有可视喉镜或支气管镜的帮 助,但目前市场上这两种产品价格很高,而科室的使用率又很低,所以一直没 有一个价格适当,又能满足使用需要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雾和免消毒的便携式耳鼻喉检查 用内窥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雾和免消毒便携式鼻喉检查内窥镜,其特殊之处是,包括手持式内 窥镜;所述手持式内窥镜包括镜柄、可固定在镜柄前方的镜体以及套于镜体外 的一次性套管,所述镜柄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前套、中套以及尾套;所述尾套内 部设置有轴流风机,所述尾套末端设置有可与外部显示器、电源分别连接的电 连接器;所述尾套侧壁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中套内设置有CCD摄像机;所述主 前套内轴向并行设置有光学耦合组件、调焦装置和发光组件;所述光学耦合组 件包括依次设置在CCD摄像机前端的耦合镜头和玻璃片;所述调焦装置用于调 节光学耦合组件的光学共轭距;所述发光组件包括LED二极管;所述LED二极 管位于主前套的前端并向主前套前端外侧发光;所述主前套内设置有可供LED 二极管散热的散热器;所述镜体包括镜体尾部、镜体工作部分;所述镜体尾部 包括可插入主前套的镜尾套、设置在镜尾套前端的镜前套、设置在镜前套上的 导气孔;所述镜体工作部分的尾端被固定在镜尾套内;所述镜体工作部分包括 外管、设置在外管内的传像器件以及设置在外管前端用于接收外界光线的光学 接收组件;所述传像器件的后端设置有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设置在镜尾套 的后端面;所述传像器件为传像光纤或锂透镜;所述主前套前端设置有锁紧帽, 所述锁紧帽位于玻璃片的正前方;所述锁紧帽可将镜尾套和镜前套固定在主前 套前端且使耦合镜头与传像器件耦合;所述的一次性套管包括可套在锁紧螺帽 上的后盖、设置在后盖前方的前盖、固定在前盖上的外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 的内套管、用于密闭内套管前端的玻璃片、设置在前盖内的导气腔、设置在外 套管前端的导流盖、设置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传光光纤;所述导流盖设置 在玻璃片的前方,所述导流盖上设置有可向玻璃片外表面吹气的开口,所述导 气腔与导气口相对接,所述导气口、导气腔、外套管和内套管间的空隙、导流 盖上的开口构成热气通道;所述传光光纤的前端与外套管的前端平齐,其后端 穿过后盖和前盖之间的空腔后开口于后盖的端面,所述传光光纤后端与主前套 上的LED二极管相对接。
上述光学接收组件包括物镜镜头和凹透镜片;所述物镜镜头设置在镜体外 壳头部内且位于传像器件的前端;所述凹透镜片设置在镜体外壳的前端端面, 所述凹透镜片的中轴线与传像器件的中轴线夹角为0度,所述物镜镜头和凹透 镜片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一次性套管上玻璃片的中轴线与传像器件的中轴线 夹角为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未经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4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