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写输入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4426.6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4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写输入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手写输入功能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便携式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等由于其易于携带的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便携式手写输入电子设备设置了各种功能,具体请参阅文献Basic study on portab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design,akamoto,M.;Kozono,S.;Hattori,T.;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1982.32nd IEEEVolume 32,23-26May 1982 Page(s):279-284。
一种现有的携式手写输入电子设备使用触摸屏幕作为其手写输入装置。然而,由于受到携式手写输入电子设备本身的体积的限制,该触摸屏幕的输入面积或输入范围较小,造成使用上较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
下面将以多个实施例说明一种手写输入电子设备。
一种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控制器,第一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一个或多个设于该侧面的光源以及设于设备本体的光传感器。该设备本体包括一侧面,该第一镜头模组与第二镜头模组相对设于该侧面两端。该第一镜头模组的光轴与该第二镜头模组的光轴垂直相交于该侧面外部。该第一镜头模组的视角与第二镜头模组的视角相重叠的区域定义一手写区域。第一镜头模组获取手写区域内一手写工具的第一图像,第二镜头模组获取手写区域内该手写工具的第二图像。该控制器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计算该手写工具在手写区域内的坐标,以实现手写输入功能。该光传感器用于感应环境光的亮度,当环境光的亮度低于预设参考亮度时,该光传感器控制开启该一个或多个光源照亮该手写区域。
一种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立柱,镜头模组,控制器及手写笔。该设备本体包括一工作面及一邻接该工作面的侧面。该设备本体定义一用于收容该立柱的凹槽以及用于收容该手写笔的盲孔。该立柱包括相对的设置的一连接端与一自由端,该镜头模组设于该立柱的自由端。该连接端可旋转地固定于该凹槽内,该自由端可以围绕该连接端转动。该立柱相对于该工作面垂直竖放时,该镜头模组的取景范围在该工作面延伸部分的投影定义为一手写区域。镜头模组获取该手写笔在手写区域的图像,该控制器根据该图像计算手写笔的坐标,以实现手写输入功能。
本技术方案中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采用镜头模组对在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外围移动的手写笔或手指进行识别,并将该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手写区域定义在该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本身以外,因此本发明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输入区域不会受到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本身体积的限制,使用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5是第四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非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另一视角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手写输入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手写输入电子设备 10、20、30、40
设备本体 11、41
第一镜头模组 12、22、32
第二镜头模组 13、23、33
壳体 15、45
键盘 16、46
屏幕 17、47
光源 28、391、491
光传感器 29
手写输入工具 39
镜头模组 42
立柱 43
手写笔 49
盲孔 50
桌面 60
手写区域 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4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