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灌封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3048.X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穆晗;赵飞明;王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K3/1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旭辉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胶粘剂。
背景技术
灌封,简单地说就是把构成电子器件的各部分元件借助灌封材料,按规定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组装、连接、密封和保护等而实施的一种操作工艺,以防止水分、尘埃及有害气体对电子元件的侵入,减缓振动,防止外力损伤和稳定电子元件参数。目前,国内外灌封胶主要有环氧树脂、有机硅和聚氨酯三大类。其中环氧树脂电绝缘性能好、粘接强度大,但收缩率大。有机硅耐高低温,按其交联机理可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两种:缩合型有机硅操作时间尚可,但粘度较大、硬度偏低;加成型有机硅粘度低、硬度较高,但操作时间短。聚氨酯环境适应能力强、减震性能和耐冷热循环性能好,耐磨且回弹性优异,尤其因其技术指标可通过配方调控的特点,在灌封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近年来,随着管路及电子元器件结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对聚氨酯灌封胶的粘度和流动性、操作时间、硬度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普遍要求粘度更低,适用于小孔径的灌封;操作时间更长,适用于产品批量快速生产;硬度适中,适用于产品减震。然而,大多数的聚氨酯灌封胶很难同时满足上述要求,要么粘度低、操作时间长,而硬度低;要么粘度高,而操作时间短、硬度高。因此,开发一种同时兼顾粘度低、操作时间长、硬度适中的聚氨酯灌封胶及其灌封工艺,对拓宽灌封胶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聚氨酯灌封胶的缺陷,提供一种兼具粘度低、操作时间长、硬度适中等特点的聚氨酯灌封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本发明的聚氨酯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灌封工艺,可以满足有特殊结构的管路及电子元器件的灌封需求,并保证稳定可靠的灌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聚氨酯灌封胶由含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制成:
聚醚多元醇 100~350 重量份
增塑剂 20~60 重量份
异氰酸酯 40~70 重量份
催化剂 0.01~0.5 重量份
进一步,上述聚氨酯灌封胶,其中聚醚多元醇可以是两个及以上端羟基的聚醚多元醇、三端羟基聚醚多元醇、高活性聚醚多元醇、阻燃型聚醚多元醇、接枝型聚醚多元醇、杂环改性聚醚多元醇或聚四氢呋喃多元醇。
进一步,上述聚氨酯灌封胶,其中增塑剂可以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二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二丙二醇双苯甲酸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十一烷基)酯。
进一步,上述聚氨酯灌封胶,其中异氰酸酯可以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甲基环亚己基二异氰酸酯中。
进一步,上述聚氨酯灌封胶,其中催化剂可以是叔胺类化合物或有机锡类化合物。
进一步,上述催化剂,其中叔胺类化合物可以是三乙烯二胺、N,N’-二甲级环己胺、双-(2-二甲胺基乙基)醚、N-甲基-N’-(2-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N,N,N’,N’-四甲基-1,6-己二胺、N,N-二甲基氨基乙醇、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N,N’,N’,N’-四甲基亚乙基二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上述催化剂,其中有机锡类化合物可以是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油酸亚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聚氨酯灌封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
(a)将聚醚多元醇和增塑剂按上述配比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内,在100~130℃温度下边旋转边抽真空,操作时间持续1~3h,然后降温至35~60℃后备用;
(b)将异氰酸酯、催化剂和步骤(a)制得的产物按照上述配比混合后,置于密闭容器内,在25~35℃温度下高速搅拌并抽真空,时间持续1~10min,待灌封胶有少量放热且呈半透明状时停止搅拌,形成均相液,倒出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灌封胶。
一种使用上述聚氨酯灌封胶的灌封工艺,其步骤如下:
(a)灌封前将被灌封物于60~80℃下烘干1~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