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处理纸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2419.2 | 申请日: | 201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6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川;庞志强;杨桂花;董翠华;刘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D21C3/18 | 分类号: | D21C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353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丙基 甲基 咪唑 氯化物 处理 纸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浆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处理纸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打浆是造纸过程中的一部分,打浆过程中纤维除了受机件的剪切、揉搓和梳理等作用外,同时纤维的细胞壁还发生位移、变形与破裂等现象而吸水润胀,产生细纤维化,使纸浆具有柔软性、可塑性,也使纤维素分子链中的羟基增加与氢链结合机会,提高了纤维间的结合力。打浆性能影响着纸张的好坏。现有打浆工艺存在打浆能耗大的问题,而且根据打浆方式的不同,纸张也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缺陷。例如,纸张容易起毛,油墨吸收效果较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打浆能耗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打浆能耗,同时能够改善打浆性能的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处理纸浆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处理纸浆的方法,步骤为:将纸浆进行浓缩干燥脱水,然后通入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对纸浆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纸浆用水洗涤除去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然后进入打浆工段进行打浆。
上述的方法中,水洗除去的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经简单除水后循环套用。脱水后纸浆含水量为0.2wt%~2.0wt%。处理过程中采用微波加热或蒸汽间接加热控制处理温度。
上述的方法中,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对纸浆进行处理的工艺条件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用量3~12L/kg浆,处理温度70~140℃,处理时间20~120min。
上述方法中,所述纸浆是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制取的化学浆或高得率浆。高得率浆在一段粗磨浆后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进行处理。
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它具有离子液体的优良特性,在打浆前用它对纸浆进行预处理,可破坏纤维素分子内及分子间形成的氢键,降低纤维组分间的内聚力,软化纤维,改善纤维的物理特性,减轻打浆过程中纤维的机械损伤,从而改善纸浆的打浆操作,且成纸的强度、表面性能和印刷性能等物理指标也得到改善。因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具备难挥发的特性,易于回收,通过化学品回收系统脱水后可回用于纸浆的预处理,化学品处理费用低。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通过在打浆前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对纸浆进行处理,可减少打浆作用对纤维的损伤,提高纸张的物理性能。处理后的纸浆打浆能耗降低,纸浆的纤维质量得到改善,纸张的强度、表面性能和印刷性能等物理指标得到了提高。此外,所用的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只是示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如无特别说明,下述含量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实施例1
辐射松化学浆常规打浆至打浆度50.0°SR,打浆能量消耗为520kW·h/t浆,纤维的长度为2.28mm,细小组分含量为8.5%。采用此浆料抄造成定量70g/m2文化纸,成纸的松厚度1.87cm3·g-1,耐破指数2.64KPa·m2·g-1、抗张指数47.8N·m/g,耐折次数572次,撕裂指数6.12mN·m2·g-1,拉毛速度(表征纸张表面强度)为1.12m/s,K&N值(表征印刷油墨吸收性,K&N值越低,则印刷光泽度高,油墨用量低,印刷性能好)为21.4。
采用本发明方法对辐射松化学浆进行处理。步骤:打浆前纸浆浓缩干燥脱水至水分含量为1.5%,然后采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对纸浆进行处理,处理条件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用量3L/kg浆,微波加热,温度140℃,时间90min,处理后洗涤纸浆,回收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未经山东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24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